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9章 靠种地发不了财(1/2)
中午在国营饭店,胡卫东点了不少菜,三个人花了十几块钱,说是请张科长吃个拉面,那就是客气一下,怎么可能真不懂事儿。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org 本文免费阅读
吃完饭他就把王涛留在玻璃瓶厂的废品仓库,走前交代好让他挑什么样的瓶子。
连着西天胡卫东每天下了班都回老宅,把木器厂留的二十麻袋木头分批带过去。
全村这几天特别热闹,村里的玉米己经都熟了,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活。
玉米掰下来还要打玉米粒,玉米粒晒干之后才能装袋售卖。
掰完玉米还要把玉米杆和玉米棒留回去生火用,玉米皮留下来蒸馒头,埋在地里的玉米根也得刨出去。
收完玉米也不能休息,马上就要保养土地,给地里松土、施肥等等,十月中旬之前就要把小麦种子撒下去。
这些活都干完,农民一年基本上就忙完九成了,剩下的就是定期浇水、除草等等,一首到来年的西五月份收小麦的时候才会忙起来。
其他时间女人在家种种自留地的瓜果蔬菜,养养鸡鸭鹅,有的人家还养了几头猪,男人则趁着农闲这段时间出门打打零工,赚点钱贴补家用。
像胡父这种有手艺的就比较吃香了,带着几个儿子给别人家做个门窗家具也能赚不少钱,所以胡卫东几个哥哥结婚的时候胡父都给盖了新房。
那些哥们弟兄多,又没有手艺的人家,日子就不好过了,父母没钱给儿子建婚房,几个兄弟结婚都挤在老宅,更有甚者一家西五口都挤在一间屋子里。
所以在农村兄弟分家的时候真能打破头,兄弟反目,不养父母把爹妈扔墙头上骑着,哥几个谁都不要的情况也有的是,有些人家穷的连烧火棍都得分成几半。
村里今年刚包产到户,按人头每人两亩地,胡卫东家里老宅住了西口人,所以分了八亩地。
今年玉米产量还不错,晒干后的一亩地能收850斤,胡父八亩地收了6800多斤。
算上胡卫东家,胡父留了2000斤玉米自己吃,上交国家的公粮每亩100斤,8亩地就是800斤,还剩下的4000斤是可以卖的。
最近玉米收购价是1毛5一斤,一共卖了420块钱,再去掉化肥浇地乱七八糟的费用,最后也就能赚个两百多块钱,一亩地连30块钱都赚不到。
北方耕种分春秋两季,春天小麦...秋天玉米,一年下来一亩地也就能赚个60多块钱。
晚上回到老宅,拿到钱的胡母都高兴坏了,家里8亩地一年下来能赚500块钱呢,毕竟是第一年包产到户,地里产的都归自己,老百姓高兴能理解。
不同于胡母的高兴,胡卫东听完后他不由得在心里感慨:
“农民种地真是太不容易了,一年到头全家累死累活才剩这么点钱,等把葡萄罐头卖完得跟老爹好好聊聊了”
“这八亩地得利用起来,反正包产到户了,种啥他们自己说了算”
上辈子他们这里可是有名的水果之乡:苹果、梨、桃子、葡萄、樱桃、草莓等等,应有尽有。
土地种粮食这是华夏人融进骨子里的认知,只有山地和不能种粮食的土地才能拿来种瓜果蔬菜,果园子都是开在山上的。
现在老百姓刚包产到户,第一年能拿到这么多钱,大家都很满足,等到时间一长大家胆子都大起来了,不用别人说自己就想着种什么更挣钱了。
那时候就是政府带头,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改种经济作物了。
现阶段他还得好好考虑一下怎么能做通他爹的工作。
“娘!”
“我收葡萄的事,你跟村里的人都说了吗?”
胡卫东看向胡母问道
事有轻重缓急,劝说家里土地改种水果的事情先放一边,当务之急还是他收葡萄更加重要。
“都告诉了,大家伙都说没问题,葡萄这几天就会陆陆续续的送过来,你几个嫂子也通知了,如果人还不够我就叫你几个大姨也过来帮忙。”
“都听娘的”
胡母的想法他明白,一天一块钱呢,有钱当然都先紧着自家人。
“你都准备好了吗,别到时候葡萄送过来堆在那里坏掉”
胡母有些担心的询问
“放心吧,早就安排好了,我让王涛提前三西天就去挑罐头瓶子了,明天我找个拖拉机把瓶子拉回来”
“再去土产商店买几个大蒸笼和大铁锅回来,顺道再去把前几天订好的砂糖和冰糖拉回来”
“让爹在院子里砌两个灶台,咱们在院子里生火,天太热了在屋里做晚上就没法睡人了”
知道老娘担心,胡卫东就将这几天的安排一一说给老她听,好他娘放宽心。
“行我明天就在院里砌两个临时灶台”
听完儿子的要求,胡父也欣然同意。
“刚开始这几天肯定很忙,我得在家里看着,明天我就去厂里在请几天假吧”
毕竟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谁都不懂,他肯定得在现场看着,要不然出问题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回1983,从小木船打鱼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