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自发火铳的展望(1/2)
暖风袭来,麦浪簌簌。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org 本文免费阅读
王家凹的田间地头,一伙人正在忙碌着。
余牧行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心中不知不觉多了几分干劲,朝着身后的绿珠问道:“除了这个老疙瘩,还有几家没分?”
发现绿珠颇有任事的能力后,这几日只要有关文册的,余牧一股脑全丢给她。
绿珠不但不抱怨,反而有些乐在其中,这几日做下来,粉面上多了几分威严,她不用看账册,张嘴就回答道:“还有六十五家,其中五十家是原本的佃户,十五家是家丁。”
余牧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心情不错的李景先,“景先兄身体真没问题了?”
李景先拍了拍自己的胸膛,笑道:“没事了。”
余牧微微一笑,说:“那好,你的职司虽还未定,但是现在诸事繁忙,只能劳烦景先兄先帮忙把地分了,我好脱身去做些别的事。”
李景先跟着学了半天,分地的规矩己经了然,点头应承下来。
将绿珠手中的田契拿在手里,引领着身后的一群人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余牧心中感慨,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现在钱粮事物交给绿珠,自己被拖在分地上,很多事兼顾不过来。
几个军官虽然学习识字、算术,但是毕竟日短,何况他们又忙着训练新兵,也抽不开身。
至于附近居民,当然也有几个识文断字的,可惜人家都是读书人,看不起余牧这个丘八。
没办法,一切都是草创,只能慢慢来了。
当时点检王举人的家当,他在刘家镇还有八家商铺,其中不乏对余牧很有用的,余牧虽然早派人去接收了,却一首没来的及去看一看,此时抽开身正要去亮个相,顺便整顿一下。
刘家镇只有一条街,街上有一二十家铺面,因为方圆二三十里只有这一家镇子,看上去倒颇为热闹。
卖鸡卖鸭买菜的,还有卖人的,都挤在路边吆喝。
余牧颇有兴致的逛了一会,给绿珠买了串糖葫芦,又给家中小丫头带了一串,才开始巡视店铺。
八家商铺中,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等日用品店占了五家,余牧也不甚在意,只是在店中扫了几眼,便转身走人。
他这次重点看的是打铁铺、布衣店以及一家酿酒坊。
打铁铺并不大,门口摆着许多锄头、铁锹之类的农具,只是看铁器颜色发灰,质量一般。
走进后院才是打铁的地方,一个大棚子下面垒了两口炉灶,灶火橘红,两个汉子卖力的拉着风箱,一个黑瘦的老头一手用钳子捏着块铁胚,另一只手则拎着铁锤奋力的敲砸。
声音嘈杂,首到余牧走近了,三人才察觉。
老头叫刘半耳,是认识绿珠的,知道了眼前的是新东家,赶忙拉着两个儿子跪下。
余牧赶紧将这个干瘦的老头拉了起来,他是听说过这个刘半耳的。
王举人虽坏,但却颇有能力,这老头原是灵山卫军器司的老匠户,据说手艺是极好的。
只是看这老头一身破破烂烂的,待遇估计也就一般。
刘半耳也在悄悄的打量余牧,他早被告知铁匠铺换了个新东家,只是一首没见到,这几日心里还在嘀咕,就怕新东家不想再聘用他一家了。
在这刘家镇虽只混个温饱,却也比在军器局强太多了。
余牧见他紧张,宽慰了他几句,说见过王举人护院的刀剑,打造的不错,闲聊几句后问道:“不知除了刀剑,还会打造鸟铳么?”
刘半耳道:“东家,小的祖祖辈辈都在灵山卫军器局做活,一首都是大匠,我爹还曾给戚少保打造过弗朗机炮,火铳自然不在话下。”
刘半耳脸上既是自豪,又是落寞,想必是觉得祖辈这么牛,他现在却只能打造些农具,心里不太甘心。
余牧自不会信他一面之词,细细问了火铳的打造知识,刘半耳一一都回答了。
余牧又问起火铳的质量,这几日训练时,竟有一杆鸟铳炸膛了,造成了家丁们普遍有畏惧心理。
不管是出于士气,还是出于士兵的安全,余牧都不能让这种事情继续发生。
刘半耳叹了口气道:“大人,现下军中鸟铳质量不行,缘由颇多。一是材料不足,上官把铁料克扣了,却要求工匠交出的火铳不能少,只能将铳管卷的薄一些。
二是制造时取巧,匠户们本就是食不饱腹,上官催的又急,哪里还能去管质量。
三是材料不行,铁料也是有好有差的,以前咱们打火铳都得使遵化铁,戚少保在时还用过质量更好的苏铁,可现下官员都采购些更便宜的孬铁,以从中渔利。”
余牧默默点了点头,说来说去还是吏治的问题,大明朝初期,烧一块城墙砖都得写上工匠名字,可到了现在,竟然连打仗的武器都敢糊弄了。
立规矩从来都是简单的,只是看这些规矩还有没有人执行罢了。
余牧不太满意现在的鸟铳,射速太慢,操作也太过复杂,好在作为一名时刻准备穿越的军事迷,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从军户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