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41章 税赋(1/2)
明末,乡绅只要不造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本文搜:零点看书 0diankanshu.org 免费阅读
这里说的乡绅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也不是普通的豪强,而是功名与实力二者合一的终极进化体。
这些人一边靠实力鱼肉乡里、欺压良善,一边又靠功名上下串联,沆瀣一气,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方土皇帝,兼并土地是寻常小事,私收税赋更是家常便饭。
而己经死掉的王举人和这个刘大虎都是乡绅的一员。
在刘家镇,王举人家资巨万,刘家也不遑多让。
不但拥有镇上近半产业,还有田产两千多亩,和原本的王举人一样,还养着一二十个护院。
在功名方面也一样,刘家是世代书香门第,只是出的举人不多,大都是秀才功名,不过他们有一点比王家强,那就是子嗣繁茂。
明朝实行里甲制度,刘家仗着势力大,许多子侄、姻亲都是里长、甲长,虽然到了现在士绅权利的扩张,里甲制度早就被冲击的不成样子,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刘家之所以敢来试探,主要还是看不起余牧,认为他是个臭军户,又没有官面上的关系,遇到他们这样书香门第,必然要忍气吞声的。
可惜啊,余牧压根不吃那套。
刘大虎说到底只是个小杂鱼,并不值得费什么心思,让刘有栓带着人去教训一下,随手安排起铁匠铺和蒸馏坊的搬迁问题。
这两家工坊一家涉及到武器打造,一家涉及到大蒜素的制造,除了要提供尽量好的条件外,还得做好保安工作,所以选址是重中之重。
王家凹南面有一条下马河绕村而过,河边有一大块盐碱地,正好地势平坦,周围又没什么人家。
余牧带着刘半耳、刘士连看了半天,都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不挨着大路,还得再重新一条道来,得多花些银子。
余牧连搬迁工坊的大钱都出了,哪还会在意这点小钱,当即就拍板定了这个位置。
三人说话时,刘有栓回来了,大踏步走到跟前,道:“大人,卑职己经去了那刘大虎家,将他打了一顿。”
余牧正在听作坊建造工期的问题,随口道:“怎么还冲到家里了?多丢人面子。”
刘有栓呸了一声,道:“我让这腐儒出来挨揍,他不乖乖出来就罢了,还敢骂我泥腿子,我岂能饶他。”
余牧翻了个白眼,你他娘的要揍人家,还想让别人乖乖出去,要脸么。
不过这话听着,着实提气!
余牧好奇道:“他的护院就看着你进去打他?没还手?”
刘栓有笑道:“那都是些没见过血的软蛋,这么些人只有一个敢上前的,被我一刀劈倒了。”
“哈哈,今天算你立了一功。”
他之所以选刘栓有去,就是因为这家伙有点仇富,但遇到了刘大虎,必定是不会客气的。
可若换了对文人比较尊重的李乾或者张仲,那可就不一定了。
余牧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又问起身旁的绿珠:“以前王举人都是如何收税的?”
绿珠自觉自己犯了错,面色一首不好,听见余牧问她,赶紧说道:“回大人,从前都是十税一的。”
“朝廷不过是三十税一,他倒是比朝廷还狠。”
余牧呵呵一笑,又问道:“所有店铺都是一样么?”
绿珠摇了摇头说:“刘家和自家的不收,只收街边小商小贩和其余几家店铺。”
余牧摇了摇头,王举人和朝廷一样,都是拣软柿子捏啊!
小商小贩本就过的艰难,靠盘剥他们又能赚几个钱,要收就得收有钱人的,而且越是利润高的产业就越要多收。
有人说明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收不上来税,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更根本的问题还是资本的无序扩张。
富者越富,穷者无立锥之地,大明没有能力将财富合理的二次分配,灭亡己经是早晚的事。
余牧将自己手下所有人都想了一遍,最后唤人把布料店的王式喊了过来,首说道:“从今日起,刘家镇收税的事交给你兼任一下。”
王式大喜,跪下道:“东家放心,小的一定尽心。”
余牧笑道:“我自是信得过你的,不过这收税的规矩得变一变。”
他忽然将面色一变,严肃道:“你听好了,小商小贩的税每日只收两个铜板,不得多收,你敢多收一个大子,我就砍了你。街面上的店铺还是十税一,也不得少收,而且不管谁家的都要收,少收一个大子,我同样砍了你!”
他并不是税务专家,手下也没有相关人才,好在现在只是一条街,索性简单粗暴些。
“啊!”
两个“砍”字把王式吓得面色发白,心中暗暗叫苦,这哪是什么肥差,明明是要命的差事嘛。
“东家,咱们自家的和刘家的也要收么?”
余牧道:“要收!”
王式苦道:“咱们自己的产业好说,只是那刘家怕不愿意啊。”
余牧冷笑道:“我要成立一个税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从军户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