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9章 曾巩的逆袭人生(1/1)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的经历能跨越时空,给我们带来鼓舞与力量。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org 免费阅读北宋时期的曾巩,便是这样一位极具励志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是关于责任、坚持与梦想的传奇。
曾巩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北宋名臣,本是妥妥的官二代,年幼时顺风顺水,照此发展,前程似锦似乎是理所当然。然而,命运却在他28岁那年陡然转折,父亲突然病故,家庭的重担毫无预兆地压在了他的肩头 。
安葬好父亲后,曾巩毅然担起长兄如父的角色,无微不至地抚育4个弟弟和9个妹妹,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和家人商量后,在南源庄买地,计划依靠躬耕维持生活,还在田地附近建了临时住所,方便干农活。从此,他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整整10年。农忙时,他和弟弟们住在南源庄辛勤劳作;农闲时,他不仅自己苦读诗书,还带着弟弟们到临川游学,从未荒废学业。
为了照顾家人,曾巩错过了3次科考,但他从未有过一丝后悔。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弟弟妹妹们顺利长大成人。9个妹妹中,曾巩陪送出嫁了5个,且她们的结婚对象都颇为优秀。对于弟弟们,曾巩亦父亦师,耐心教导,严格督学,“励其志、坚其守、广其学” 。
然而,成就了弟弟妹妹的曾巩,自己的科考之路却异常坎坷。到36岁时,他依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没有丝毫放弃学习的念头,搭了一间草屋,抽空就用功读书。面对别人对他简陋条件的质疑,曾巩坚定地说:我这些年辛苦操劳、穷困潦倒仍能心平气和、安然处之,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有方向,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定能实现人生志向。他还写了一篇《学舍记》来鼓励自己。
几次落榜后,曾巩还遭遇了无端的流言蜚语,但他坚信自己光明正大,从未气馁。他在给好友王安石的信中,作了《之南丰道上寄介甫》一诗,其中写道:“吾心本皎皎,彼诟徒嚚嚚。方投定鉴照,即使征马班。相期木兰楫,荡漾穷川湾。” 好友王安石的回信,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让他重新振奋起来,继续苦读苦学,坚定不移地走在科考之路上。
终于,在嘉祐元年(1056年),曾巩做好了充分准备,带着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共6人进京参加科考。这一次,他们不负众望,全部高中进士 。
曾巩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在苦难面前没有沉沦。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的责任,以及他奋斗不止的人生目标“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坚刚”,都成为了他人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他终于大器晚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此后,曾巩步入仕途。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到元丰三年(1080年)的十二年间,曾巩在仕途上出现了十分罕见的连续“转徙七州”任职,分别担任通判越州,以及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知州。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克己奉公、勤政爱民、清正廉明。曾巩不仅留下了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也是政绩斐然,建树多多 。
曾巩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挫折与困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怀责任与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就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
不想错过《中国故事合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