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舌尖上的三国(1/2)
天幕上,关于唐朝科举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的设想画面渐渐隐去,紧接着,一段充满古韵的画面浮现。本文搜:86看书 86kanshu.org 免费阅读
伴随着“三国时代的古人每天都吃什么?扒一扒舌尖上的三国”的标题,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蜀汉后主刘禅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致勃勃地说:“说到吃的啦,朕就不困了啊!”
视频缓缓播放,开篇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田,农民们辛勤劳作,种植着各种农作物。
旁白介绍道,当时的主食主要是粟、稻、麦等。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画面,点了点头说:“这些粮食,从古至今都是老百姓的主要吃食。”
镜头一转,来到了一户普通人家的厨房,一位妇人正在煮粟米粥,锅里的米粥冒着热气,香气似乎都要溢出屏幕。
五代十国,正处乱世,某一个年轻人咽了咽口水:“这粟米粥看着就香。”
画面切换到了军队的营帐,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一种叫做“糒”的干粮。
这种干粮是将米或麦炒熟后磨成粉制成的,方便携带和保存。
明成祖朱棣皱了皱眉头说:“这打仗的时候吃这个,能扛饿吗?”
一旁的将领解释道:“陛下,这糒虽然口感一般,但方便行军,在战场上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自然不能与大明相比。”
接着,视频介绍了三国时期的肉类,由于当时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很难吃到肉,只有在重要节日或者家中有喜事时,才可能吃上一点鸡肉,猪肉。
贵族们的餐桌上则丰富得多,除了常见的肉类,还有鹿肉、兔肉等。
汉武帝刘彻摸着胡须说:“肉分三六九等,不过这也正常,战乱年代,物资匮乏。”
画面中出现了一场贵族的宴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其中一道烤鹿肉格外引人注目。
唐太宗李世民看了,微微摇头说:“这贵族生活确实奢华,可百姓还在受苦,如此悬殊差距……”
魏征在一旁附和:“陛下圣明,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一对君臣的生活都堪称简朴,自然是看不得这奢靡的场面。
视频继续播放,开始介绍三国时期的蔬菜。
当时常见的蔬菜有葵菜、韭菜、蔓菁等,这些蔬菜大多种植在百姓的菜园里,是餐桌上的常客。
明朝的一位老农抬头看了看,感慨:“这些蔬菜我都吃过,没想到三国时候就有了,这传承可真久。”
画面中,一位农妇正在菜园里采摘葵菜,准备回家做饭。
这时,画面突然转到了诸葛亮的营帐,只见诸葛亮正在与将领们商议军情,桌上放着几盘简单的饭菜,有米饭、蔬菜和一小碟肉干。
蜀汉之中有文臣感慨:“丞相一生节俭,即便身居高位,饮食也如此简单。”
刘禅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眼中泛起晶莹:“相比之下,朕这个皇帝吃得也太丰盛了。”
视频里还提到了三国时期的饮品,主要是酒和茶。
酒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在聚会、宴请时都少不了酒。
茶则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不过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普及。
画面中,出现了一场文人雅士的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饮酒赋诗。
随着视频的推进,还介绍了三国时期独特的饮食文化。
比如,当时有一种习俗,在祭祀或者重要场合,会用“太牢”或“少牢”来祭祀。
太牢是指牛羊猪三牲全备,少牢则只有羊和猪。
视频接近尾声,展示了三国时期饮食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历经千年,很多食物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但三国时期奠定的饮食基础,依然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消失,众人却还沉浸在对三国饮食的讨论中。
不久,天幕再次闪烁起来,一段悠扬的古乐声悠悠传出。
《当李白、杜甫、苏轼穿越到现代,他们的诗词还能火遍全网吗?》
这新奇的标题瞬间点燃了众人的好奇心。
唐太宗李世民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道:“这李白、杜甫,看来我大唐诗坛的璀璨明星,若真到了后世,依我看,他们的诗词定能大放异彩。”
天幕上,介绍了三个人的简略生平。
宋太祖赵匡胤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说:“苏轼?是我大宋的才子啊!好好好!”
视频开始播放,画面中,李白、杜甫、苏轼三人一脸茫然地站在现代繁华的街头,周围与他们熟悉的古代世界截然不同。
镜头一转,李白走进了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他目不暇接。
他随手拿起一本诗集,翻开一看,里面全是现代诗歌,不禁皱起眉头,挠了挠头,喃喃自语:“这诗,怎与我平日所作大不相同?”
明太祖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出声来,拍着大腿说:“诗仙怕是被后世的诗弄糊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幕:与古人同步刷视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