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风流天王洪秀全 > 第0042章 抗英怒火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042章 抗英怒火(1/2)

目录
好书推荐: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专题讲讲,当时广州城的反入城斗争。搜索:小说魂 xiaoshuohun.org 本文免费阅读

洪秀全栖身粤东礼拜堂,跟随罗孝全研习基督教义,是道光二十七年,即西元1847年的3月到7月。

此时,广州城里,抗英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生活在广州城的西个月里,洪秀全对发生在身边的形势,有了首观感受,对他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有着重大影响。

那么,反入城斗争是怎么回事呢?

反入城,始自1842年,终于1849年,前后持续八年之久。

入城与反入城,这一矛盾冲突,起源于《南京条约》的第二款。

鸦片战争前,依照清朝惯例,广州城的外商的交易,素来只能在城郊西南的十三行进行。

换句话说,包括商人与传教士在内的洋人,是不允许进入广州市区的。

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的第二款,中文版本的原文如下: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

从字面上看,没什么毛病啊!

大清皇帝己经同意英国的外交官进城了,洋人也可以进驻港口了嘛。

但这一条,在英文版本上,“港口”和“城邑”翻译成City 和Town。

这就发生了分歧。

而且,是很严重的分歧!

中方认为,按中文字义,城邑不一定是指城内。

而英方认为,City and Town就可以指城内。

所以,不仅仅是英国外交官,就是普通的英国人,都可以入城。

双方在条约上签字时,并未声明以哪种文本为准。

很自然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仔细想想,既然条约中,把港口和城邑区别对待来阐述,说明港口和城邑指的并非同一处地方,应该是两码事。

按照当时欧洲人通行的国际法,《南京条约》的两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英方认为,中方是在玩文字游戏,借故拒绝英人入城,要求中方说话要算话,全面履行条约。

若在正常情况下,双方有分歧,那就平心静气坐到桌前,再次通过谈判,签订补充条款呗。

可是,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英国人怎么可能与你坐下来谈判呢?

其实,对于英国来说,即便入城,也攫取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

但是,拒绝英人入城,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日不落帝国,是高等民族,作为战胜国,居然被拒之门外?实在不行,那就别废话,再次开战!

唉,弱国无外交啊。

面对英人的苦苦相逼,中国官方己经默许英国人可以入城。

但是,广州城内外的社团、士绅,坚决不同意。

他们言辞激烈,给官府施加压力,表明如果英国人入城,不惜血战到底。

面对这样的社情民意,官方只得以“民情未协”为由,推迟入城的时间。

就这样,八年间,围绕入城与反入城,广州城燃起抗英斗争的熊熊怒火,反英斗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

1842年至1844年,扯了两年多的皮,英人依然未能进入广州城。

1845年,英国驻华公使德庇时,再次提出进城的要求。

这时候的两广总督己经换成了耆英。

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是其中之一。

晚清时期,琦善、耆英都是有名的主和派。

他们对洋大人历来卑躬屈膝,更不敢得罪这位驻华公使。

犹豫再三,耆英只得贴出允许洋人进城的告示。

这一下,如同捅了马蜂窝!

告示刚刚贴出去不到两个时辰,居然被人给撕了。

哎哟,这可是两广总督的告示啊。

不仅如此,民众还针锋相对,在原处又贴了一张反告示,相当于最后通牒:

洋人胆敢进城,定叫他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

耆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这两头,都惹不起啊。

他只好请示道光皇帝。

皇帝很生气。

我让你驻守广州,作为封疆大吏,遇到事只会请示,要你何用?

最后,皇帝回了话:

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其实,兹事体大,道光帝是没了辙,也只能让耆英酌情办理。

没办法,耆英只得找到德庇时,摇尾乞怜,说尽了好话。

德庇时倒是让了一步,说,我们英人暂时不进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说个确切日子,什么时候可以进城?

耆英置身宦海多年,是个老油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流天王洪秀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