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朔风万里征人还,凭君封侯间(3)(1/4)
吕惠卿不屑瞥了高公绘一眼,然后说“官家,这唐国昌并非罪人,实乃受奸人所害。此番西行英勇异常,与那西夏敌首战至最后一口力气,方才倒下,若非上天庇佑,恐命休矣。今番在军中领武翼郎,辖万人队。”吕惠卿说时即有一人上前低头拱手,不发一言,那人正是唐国昌,吕惠卿看着唐国昌对高太后道“朝中有奸人当道,此番西去真的差点折损我大宋一员将才。”吕惠卿真的毫不给高家面子。
苏轼也上前说来,“官家,这唐国昌本为我府上的执笔郎,文采也是了得,没想道执剑也是一把好手,文武兼备,实在是我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去其罪责,记其功禄。”
范纯仁接着苏轼道“唉!苏子谬矣,吕公已说这唐国昌并无罪责,乃属奸人所害!有何去哉!”
那高公绘此番也有万般言语,却难在众人面前说,恐遭众人怒!
太后看见面前低着头的唐国昌说道“唐国昌,你抬起头来!”
唐国昌微微的扬起头来,并说道“官家,昌乃是一介草民,并无十分的能耐,真乃是吕公和苏翁提携所致呀!”
太后看得这唐国昌,虽然年纪不小,约莫三十好几,但其面容清丽,白净又身材魁梧,果真是英武不凡,又听其言语,像是读过书做过学问的人,并非如其他人一样,只善文或只善武,此人乃文武兼备,只是唐国昌这一身行头,看上去极不舒服。于是太后对众人道“唐国昌出世,我大宋又得一良将,御国于天下,即刻可成,今日即去其所有罪责,复其功名,并将其事迹着礼部记之,昭告天下,以慰宋之臣民,我大宋男儿皆应有此风范。”
听到说这些话,那高公绘真的是站不住,急忙上前恨恨欲言,却被太后阻止,“高公绘,你又想作什么妖孽,你之行为差一点让我大宋失却一位栋梁之才,若非你是我兄,我早已将你下狱,以陷害忠良治你之罪。”
众人对太后此番话果真是拍手称快,只是高公绘料定这太后心眼软,不会对其动手,遂又强行言道“官家,唐国昌之行,实属凑巧,并不能证明其才能。大宋良将名录记载皆是有功德公侯之人,今唐国昌以一战即载史册,未免有些过也。”
太后恨恨的对高公绘说“以你之见,吾等当若何?难道记你入功德籍录!”
高公绘故作清高道“当速派其领兵幽云,夺回燕州!”
朝堂之上,众人皆议论纷纷,大多数皆是驳斥高公绘太不懂礼数,人怎能如此无耻?本就陷人于西夏,现在又想遣人去幽云,你看看这些高族有多无耻,真是让人看不下去。
高骠见众人议论纷纷,朝堂混乱之际,慢慢接近吕惠卿,递过来一张纸条。纸条上书什么却待后说。
太后厉声对高公绘骂道“唐国昌为了大宋,连命都不要,你可怎能与之相比,你可知你的锦衣玉食皆从何来,都皆是这帮将士舍命换来的,若是大宋面对唐国昌这样的人还不以功禄记之,将来何以面对天下人。你看看唐国昌所穿与你的华服相比,孰优孰劣?”
唐国昌急忙上前说道“官家,下官这次乍来汴京,未及时置办官服衣料,实在惭愧,此官服乃是前右仆射李格非的官服。”
太后怒对高公绘说“你看看人家,无衣且能借之,你恐怕这一身行头,可有数十套吧!”
高公绘只得灰溜溜的莫敢言。
高太后随即对唐国昌及众大臣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高太后一边吟诵诗经,一边命令内侍何超将自己的披风送于唐国昌。这官家的披风唐国昌哪里敢受,真是受宠若惊,急忙推辞道“官家,此乃大娘娘冬日御风所用,臣怎敢受之。”
高太后道“老生年迈,要此等华服有何用处,不如赐予壮士以增其效用,为国尽忠者岂能无衣!”
众人纷纷感慨,能得官家的披风,古今也只有唐国昌一人了,不论是官家想收拢人心,还是想立天下之信,太后此举都将让大宋的千里江山在这凛冽的冬日里显得格外的温暖。众人皆赞之,当然也有一人对此不屑一顾,那就是高公绘,只见他眼神鄙离,吹须瞪额,显然对此极为不满,但又是无可奈何。
这时苏轼出班言道“唐国昌在汴京城曾为我府上执笔郎,在职克检勉己,其也曾为历城小吏,家资并无余富,目今在汴京城尚无着处,只寄居在李格非府上,唐将军出生寒门,可为天下寒子之榜样。不过苏某斗胆想请求官家赐金银以让其购置府宅。”
唐国昌急忙道“感谢苏翁提携,只是目今国家危难之际,西线用兵之时各项事宜皆需要钱财,臣不敢妄费军资府资。”
太后对唐国昌道“你莫要推辞,大宋如果对国家有功之臣尚不能衣之,宿之,那大宋真乃非仁义之朝也,”说完又对众大臣讲,“目前汴京城国库存银日减,诸位可有良臣贤将可有办法。”显然太后此举是想让诸位大臣捐献钱财以资唐国昌。
苏轼急出曰“苏某愿奉二十两纹银,以资唐国昌”,这二十两不算多,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宋歌声声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