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离开骊山的办法(2/2)
令史只有一人,属吏的人数更多。
学室主要面向基层文吏的子弟开放。
“我不是令史子弟。”
秦越人皱眉道:“只是黔首的后代,除了依靠军功以外,就没机会通过学室往上爬吗?”
他这句话有怨气。
县吏的后代垄断了学室,黔首只能通过军功爵往上爬。
“唉。”
赵亥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无奈之举,不更见过的同乡,有多少人识字?又有多少人熟悉秦律和县官寺的政务。”
“读书需要脱离劳作耕种,只是这一点,黔首家庭就做不到,不能白白浪费一个劳力。”
令史子弟从小跟在父辈身边读书识字,还没进入学室,就开始学习秦律,学习县官寺的政务处理。
学室不过是再让令史子弟系统的学一遍。
秦越人听到这话,想到了秦朝使用的是竹简,不是轻薄的纸张。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出现以前。
知识是一种很昂贵的资源。
令史子弟进入学室的限制,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
当前不是人人都能读书的时代。
脱产考公在后世,都是一个很费钱的行为。
何况是秦朝的脱产读书。
“我怎么才能进入学室。”
秦越人郑重的说道:“既然你和赵亥说起了进入学室,就能脱离骊山,应该是有其他的办法成为学室子弟。”
学室子弟大部分是令史后代。
明显有阶级固化的嫌疑。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目的是为了杜绝阶级固化。
秦国对待学室,同样设立了避免阶级固化的制度。
学室每年依旧会拿出一部分名额,让有能力的黔首后代进入。
这正是项庄所要说的办法。
“你来说吧。”
项庄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赵亥,示意让他来说:“你是秦国的学室子弟,比起我这个楚人,更加清楚黔首怎么才能进入学室。”
“我......”
赵亥讪笑一声,主动让他说,反倒是不愿意说了:“还是你来说,毕竟,这事是你给不更的建言。”
谁说了,秦越人就要承那人的人情。
赵亥不敢越俎代庖。
项庄点了点头,看来赵亥做事懂得分寸二字,郑重说出了进入学室的办法。
“訾(zi)选为吏!”
——————————
注1:六曹是虚指很多的意思,不是只有六个县曹,通常来说秦朝一个县的县曹,也就是县局,大概有十几个。
不想错过《大秦,开局被殉葬,被迫称汉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