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6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3/10)
好书推荐:
军方理应能够压文官一头。
不过季秋势力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因为季秋拥有现代世界这个大后方,即便是在战乱时期,也能充分搞好内部建设。这倒是即便是在战乱时期,军方依旧是被文官系统狠狠压制在季秋势力内部,依然就是以文御武的情况。这也会是未来季秋势力长期坚持的国策。高考之事,就此算是告一段落了。那些被青州大学录取的考生,从此开始在青州大学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而高考落榜的考生,可以选择重回中学进行复读,或是自行在家复习,以便来年再考。不过无论是复读,还是来年再考,都要缴纳一笔较为高昂的学费,这不是底层家庭能够承受的。季秋并不是大学至高论的坚定支持者,虽然从个人的角度看,多耽搁一些时间,考上大学是很值得的事情。但从国家和势力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学习资质有所不同,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强行将所有人都限制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既浪费资源,又没什么意义。还不如今早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有句话说来比较残酷,但却是真理。总要有人去做那些底层工作的……当然,他虽然是这么想的,却不会完全这么做。民意总还是要顾忌的嘛。所以就留了这个可以复读和再次高考的窗口。只不过要交一笔较为高昂的费用,等于是从用软刀子限制了人数。绝大多数落榜生,还是要回归社会,直接选择就业的。而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来说,他们想要找份好工作并不难。因为就目前说,中学毕业学历,还是蛮有用的!(本章完)这是孙权的宠妃,非常漂亮!张纮是广陵人,时年十九岁。精通文学、历法与占卜,是典型的“文儒之士”。历史上初平二年,他因躲避战乱南下江东,以一篇《讨董卓檄文》闻名,其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后辅佐孙策、孙权,参与制定东吴的内政与外交策略。历史上谈及江东早期谋士,通常是说二张。而这二张指的其实就是张昭和张纮。可见这二人之间,相性很高。如今这张纮果然是依旧被张昭所看重。这三人皆是出身寒门,脱离了历史上的固定人生轨迹,来到青州投靠季秋。其实也不只是他们,此次高考中史上留名的人才,还有很多。如徐庶、邓艾、吕蒙、凌统、蒋钦等,这些出身寒门的未来名臣名将,此时大多十六七岁,历史上此时大多处于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如今却全都赶来青州,投奔季秋了。这充分彰显出了季秋如今在天下寒门子弟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季秋发布唯才是举招贤榜,与晋升天下一流诸侯的联合作用!看着如此多的人才投奔到自己麾下,季秋心中油然升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感悟,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拿来直接用。因为随着季秋势力的逐渐成长壮大,逐渐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那些隶属于龙气三国世界的老式人才,不说完全被淘汰,也正在逐渐被边缘化。想要在季秋势力内部站稳脚跟,就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才能适应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连本就已经在季秋势力内部的早期人才都是如此,后期进入的新人才,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对于这些人才,必须要先进行改造,才能重用。不过好在他们目前都处于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最善于学习和改造的年龄段。同时他们天资绝顶,在原本没有太多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都能成长为天下绝顶人才。如今有了季秋提供的充分教育资源,必然能够更好的成长起来,成为日后季秋势力的中流砥柱!两日后,第一届高考开始了。五日后,第一届高考结束了。十日后,高考成绩单出来了。出乎所有考官的预料,获得第一名的,既不是陈群,也不是步骘,更不是张纮。而是徐庶!原因很简单,这次高考共有五场考试。行政、军事、工业、农业、医药五个学科,各考一场。然后综合计分。在综合分达到录取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考生各科成绩,来决定考生未来去哪个学院学习。徐庶在任何一科的成绩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综合分最高的。简单来说,他不是专才,而是全才!这也符合他在历史上的情况,文武全才,百工之术皆有涉猎,不然也不能跟诸葛亮玩到一块去。季秋对此很是欢喜,这是天然去做地方亲民官的料子啊。所谓地方亲民官,就是县令、太守、州牧这类实际掌握当地军政大权的官员。对于这类官员,不需要你专精某个方面,但你对所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至少不会被人忽悠。季秋亲自在表彰大会为徐庶颁发了首届高考第一名的奖状,然后将他安置到了行政学院。五大学院名义上是平等的,但实际还是以行政学院为首。即便是军事学院都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