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9章 裴潜传(3/3)
,天子的官员虽然地位低微,但地位在诸侯之上,我从未听说过低级官员要向诸侯行礼的。”曹植又问:“如果他是你的父亲的官员,你见到他的儿子应该行礼吗?”韩宣说:“按照礼仪,臣子和儿子是一样的,而且我的年龄比他大。”
曹植知道韩宣很难被驳倒,于是放他离开,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子。黄初年间,韩宣担任尚书郎,有一次因公事要在殿前受罚,已经被绑起来,棍棒还没有打下来。文帝的车驾经过,问:“这是谁?”左右回答说:“是尚书郎勃海韩宣。”文帝想起曹植以前说过韩宣的事,于是醒悟道:“这就是子建说的韩宣吧!”于是特别赦免了他,解开了他的绑绳。当时天很冷,韩宣因要受杖刑,事先脱掉了裤子,只穿着短裤,被绑起来。等到被赦免后,他的短裤腰带没有系好,于是他快步离开。文帝看着他的背影,笑着说:“这个家伙真是个有见识的人。”后来韩宣出任清河、东郡太守。明帝时,他担任尚书大鸿胪,几年后去世。韩宣在任职期间,能力一般,但他善于以己推人。当初南阳的韩暨以高尚的品德在韩宣之前担任大鸿胪,韩暨为人贤能,等到韩宣接任后也称职,所以鸿胪中有人说:“大鸿胪,小鸿胪,前后治理得怎么样?”
据本志记载,韩宣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只有《魏略》中有他的传记,而《世语》将他列为名臣一类。黄朗,字文达,是沛郡人。他为人豁达,性格直率。他的父亲是本县的卒,黄朗因此受到激励,努力学习,因此受到地方和郡里士大夫的尊重。他特别与东平的右姓王惠阳关系密切,王惠阳亲自到黄朗母亲的床前拜见。黄朗最初在黄初年间担任长吏,后升任长安令,因母亲去世没有赴任,又担任魏令,后升任襄城典农中郎将、涿郡太守。他在明帝时因病去世。当初黄朗担任君长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他从来不称呼手下的伍伯,而是直呼他们的名字,即使生气,也从不说出口。黄朗后来官至二千石,而王惠阳也历任长安令、酒泉太守。所以当时的人说王惠阳外表粗俗,但内心坚定,他不顾黄朗的出身,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黄朗的母亲,这是他的通达之处。
《鱼豢》说:世人称赞君子的品德就像龙一样,因为他们善于变化。从前长安有个市侩刘仲始,他被市吏侮辱后,深受刺激,折断了市吏的尺子,然后去学习,学问渊博,品行高尚,名声传遍天下。后来他被征召为有道之士,但他不肯接受,大家都称赞他的高尚。我认为这只是前世偶尔有这样的例子,而如今徐、严等人又参与其中,他们都不像是龙的志向,他们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李推至道,张工度主,韩见识异,黄能拔萃,他们各自在石上扎根,却能在千里之外投下阴影,这并不容易。游翁慷慨激昂,展露心怀,保全身体,保住郡县,被帝王延请,又放纵陆生,悠闲自在,这也是一个事实。梁、赵和裴,虽然张、杨不足,但到了自我约束,越老越明智,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评价说:和洽清廉和睦,善于处理政务;常林品德高尚,行事坚定;杨俊善于识别和推举人才,注重品行和道义;杜袭温和而有见识,善于统御;赵俨刚毅而有法度;裴潜平和而有恒心,忠诚而有才干。他们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至于常林,他能够不被三司所束缚,以大夫的身份告老还乡,这是非常美好的。
不想错过《白话三国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