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章 小同志,好样的!(2/3)
一番勉励,最终那句湘省口音说出的话:“小同志,好样的!”
让秦远激动良久...
事情要一件一件来,首先是借助罗布泊“地球之耳”的照片,找到“可能”存在的钾盐矿。
海子里,一间小会议内,来自中|央化肥小组的李副组长主持了本次会议。
中央化肥小组在1961年成立。!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
主要目的是支援农业,并加速化肥工业发展,由依赖进口转向自主生产。
组长和几个副组长级别很高,最低都是部级...
会议室内,长桌上的高碎茶冒着热气,茶香溢出。
此时,中科院的几个地质学家被紧急请到会议室内,一头雾水。
几人中,头发花白的李老最是德高望重,他带着黑框眼镜,59年那会儿给国家找到大庆油田,功勋卓著。
拿出一个记事本,李老朗声问道:
“李副组长,你紧急把我们请到这,有何要事?”
“几位请看这张照片!”
滋溜一口高碎,李副组长当即拿出一个牛皮纸袋,从中取出“地球之耳”的卫星照片,放到会议桌上。
李老站起身,推了推眼镜,凝神一看,而后讶然说道:
“这是卫星照片吧,前两年在报纸上,老米nasa航天局刊登过类似的云层照片,精度可比这差远了。
照片上的应该是罗布泊,咦,它已经干涸了?什么时候的事?
还有,这照片极具科研价值,哪来的?”
在场都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想到刚刚在紫云轩办公室见到的那位小同志,李副组长目露笑意,回道:
“这照片是毛熊卫星今年拍摄的,由一位同志千辛万苦给祖国弄来。
按毛熊专家的说法,罗布泊这个3000平方公里的死亡之海,去年便已经干涸。”
话音落下,一个穿着中山装,四十来岁的地质学家略感愤慨道:
“唉,明明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美丽湖泊,而它的干涸,却要通过一个外国人之口告知。
这是我们学地质人的失职啊。”
“罗布泊被外围近5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沙漠包围,荒无人烟,我们科研条件艰苦,没能发现它干涸,情有可原的。”
李副组长安慰一句,又期待说道:
“但那毛熊专家还说过,从照片上看,罗布泊很有可能存在钾盐矿。
国家很需要这个。
李老、小彭,你们是国内最好的地质学家,确定罗布泊是否存在钾盐,并找到它,就拜托二位了。”
罗布泊有钾盐自是秦远“借”毛熊专家口说的。
李老又仔细看了一遍照片,并借助工具测量了一下,点头说道:
“这种类似耳垂、耳轮干涸湖盆盐壳环形结构,的确是盐类矿物反复溶解、结晶的典型标志。
小彭,你对塔里木盆地深有研究,你觉得呢?”
小彭名叫彭+木,戴着一副半框眼镜,目光一直盯着卫星照片,思索片刻说道:
“解放前,毛子在西北活动频繁,我看过一些毛熊学者有关大西北的文章,也去塔里木盆地考察过。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低点,没干涸时,有毛熊人说它是个咸水湖。
而经过长期蒸发,照片上的盐壳,呈现明暗条带状,那些明色条带处,便是最有可能存在钾盐的地方。”
“的确如此,如果罗布泊存在钾盐的话,量不会少。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得亲自去实地考察。”
李老点评一句,又疑惑说道:
“我们钾肥工业起步艰难,只有一座落后的察尔汗钾肥厂,每年产1万吨劣质钾肥。
像已发现的那几个小钾盐矿,每年采集的原料都耗不完。
而罗布泊条件艰苦,真要发现钾盐,能用上吗?”
“能用上的!”李副组长正色说道,“不瞒你们,中央化肥小组打算耗巨资,兴建一家年产30万吨的钾肥厂。
这便需要海量的钾盐资源,罗布泊那边是重中之重。”
“30万吨!”彭+木眼里闪过讶然之色,憧憬说道,“我们真的能建设出如此大规模的钾肥厂吗?”
想着另一间会议室里开的重大会议,李副组长点点头,给予肯定。
每年生产30万吨钾肥的厂子,这得提高多少粮食产量啊。
李老、彭+木眼里俱是振奋之色。
“李老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请国家把去罗布泊找钾盐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完成任务。”彭+木声音嘹亮,请命说道。
。
与此同时,海棠花|院,一间朴素的办公室内。
几个大领导开个小会,招来计|委、化工部等关键领导,询问、并确定购买钾肥生产线事宜。
秦远乖乖坐在角落,如喽啰一般,耳畔不时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