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议温明董卓煞气凌人 馈赤兔李肃心言诱布(5/8)
着朝服,却腰佩利剑,在一众铁甲护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园中。
酒过数巡,董卓突然示意停止歌舞音乐,猛地一拍桌案,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他站起身,环顾四周,眼神如刀,强大的“煞气”弥漫开来,压得众人几乎喘不过气。他厉声道:“吾有一言,诸位静听!”
群臣皆屏息凝神,侧耳倾听。
董卓朗声道:“天子乃万民之主,若无威仪,德不配位,则难以奉祀宗庙,统理社稷!今上生性懦弱,愚钝无知,缺乏帝王之‘气’。反观陈留王刘协,虽年幼,却聪慧好学,胆识过人,‘意’志坚定,实乃继承大统的明主!吾欲效仿伊尹、霍光之事,废黜当今陛下,改立陈留王为帝!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满座公卿皆面色惨白,冷汗直流,却无一人敢出声反对。董卓强大的“煞气”与“意”志威压,以及他话语中毫不掩饰的杀机,令他们噤若寒蝉。
就在这时,座中一人猛地推开桌案,霍然站起,须发戟张,怒目圆睁,大喝道:“不可!万万不可!董卓!汝乃何人?一介边将,竟敢在此口出狂悖之言!当今天子乃先帝嫡长子,继位未久,并无过失,岂容尔在此妄议废立!汝此举与篡逆何异?!”
董卓循声望去,见是并州刺史丁原,字建阳。董卓勃然大怒,眼中杀机毕露,厉声叱道:“丁原匹夫!欲寻死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说罢,猛地抽出腰间佩剑,便要上前斩杀丁原。
就在此时,一直冷眼旁观的李儒,忽然目光一凝,死死盯住了丁原身后肃立的一人。那人身材异常魁梧,面如冠玉,头戴束发金冠,身披百花战袍,外罩唐猊铠甲,腰系狮蛮宝带,手执一柄寒光闪闪、造型奇特的方天画戟,一双眸子凌厉如电,正怒视着董卓,周身散发出的“气”势之强横,竟隐隐能与董卓的“煞气”分庭抗礼!尤其是他手中那杆方天画戟,散发着一股极其古老、桀骜、渴望杀戮的凶戾气息,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李儒的“意”念敏锐地察觉到,此人实力极强,已臻“显圣”境界的门槛,且与那凶器“意”气相连!
李儒心中一凛,急忙上前按住董卓,低声道:“主公息怒!今日乃宴饮雅集之所,不宜谈论国之重事,更不宜在此动武。废立之事,关乎国本,还需从长计议。来日,可在朝堂之上,公议此事,方为稳妥。”
众官员也纷纷上前劝解,将怒气冲冲的丁原劝离了宴席。
丁原走后,董卓余怒未消,按剑四顾,再次逼问:“吾所言废立之事,是否合乎公道?!”
尚书卢植长身而起,面无惧色,以其“浩然正气”对抗董卓的“煞气”,朗声道:“明公此言大谬矣!昔日商汤之太甲无道,伊尹放之于桐宫;汉之昌邑王行为失德,登基二十七日便造恶三千,故大将军霍光方能秉持公心,告于太庙而废之。此二人皆是以臣辅君,行权宜之计,存社稷之心!今上虽幼,然天性聪慧仁厚,并无半分过失。明公仅为外藩刺史,既未参与中枢国政,亦无伊尹、霍光匡扶社稷之大功大德与声望。今日强行废立,与篡逆何异?圣人云:有伊尹之志,行其事则可;无伊尹之志,行其事则为篡逆!明公此举,天下必不服!”卢植言辞恳切,正气凛然,竟令董卓的煞气略微一滞。
董卓恼羞成怒,再次拔剑,欲杀卢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急忙上前死死拦住:“董公息怒!卢尚书乃海内大儒,名重天下,桃李满门!若今日在此杀之,必引天下士人震怖愤恨,于主公大事不利啊!”
董卓这才强压怒火,悻悻作罢。司徒王允见场面僵持,连忙出来打圆场:“废立之事,干系重大,确实不宜在酒后仓促定论。待日后朝会,再行详议不迟。”于是,众官员如蒙大赦,纷纷告辞离去。
董卓手按佩剑,立于园门处,面色阴沉。忽然,他看到园门外,先前丁原身后那员手持方天画戟的年轻将领,正策马往来驰骋,动作矫健,气势惊人,手中画戟在夕阳下闪烁着慑人的寒芒。董卓皱眉问李儒:“此人究竟是谁?好生勇猛!”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此人便是丁原的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此人勇冠三军,‘武道’修为深不可测,已近‘显圣’之境,手中方天画戟更似‘神兵魔器’,威力无穷。主公若要行废立之事,此人将是一大阻碍。眼下……还是暂避其锋为妙。”
董卓哼了一声,强压下心中不快,转身入园,暗中潜避。
次日,果然有人来报,说丁原已率军在城外列阵,指名道姓要与董卓决战。董卓勃然大怒,亲自点起兵马,与李儒一同出城迎战。两军对峙,阵圆之后,只见吕布果然如昨日一般,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坐下嘶风赤兔马(此时尚未归董卓),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地随丁原立马阵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丁原遥指董卓,大骂道:“国贼董卓!我大汉不幸,先有阉官弄权,后有尔等豺狼祸乱!致使生灵涂炭,怨煞遍地!尔本一介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