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6/9)
汜水关前的镇国寺,并非纯粹的佛门清净地,它立于关前这处自董卓西迁后便残留有屠杀和死亡“怨煞”的地方,环境本身便阴郁扭曲。卞喜选中此处,将其作为陷阱。他秘调了两百名心腹刀斧手,潜伏在寺庙回廊与佛像壁衣后,计划引诱关羽进入,然后以击盏为号,乱刀将其砍死。他的“意”中流露出对自身手段的得意和对生命的轻蔑。
一切安排停当后,卞喜领兵出关,笑容满面地迎接关羽。他身上披着官将的制服,试图掩盖他内心深处的阴诡之意与底层的黄巾浊气。“将军名震天下,谁不敬仰!今弃曹归刘,足见忠义!”他的言辞冠冕堂皇,但关羽那敏锐的“意”立刻捕捉到他笑容下的虚伪和热情中的恶意。卞喜的“气”不对劲,那种藏在皮相下的混乱和黑暗感,让关羽直觉这并非一个正直的守将。
关羽述说了自己在东岭关和洛阳杀人的不得已。卞喜连声附和:“将军杀之是也。等见到丞相,某必代将军辨明缘由!”他的话语更加热情,想要打消关羽的疑虑。
关公看穿了卞喜拙劣的表演,但并未立刻翻脸。他想知道这厮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也想借机查探汜水关是否还有更深的陷阱。于是,他面上配合地显露出“欢喜”之色,与卞喜一同策马上前,跨过了汜水关。
进入关内的镇国寺,一股腐朽而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庙看似古老,却隐隐散发着与外面怨煞类似的阴森感,并非清净之地。钟声响起,三十余僧人鱼贯而出迎。这些僧人有些面色麻木,双目无神,仿佛在这充满阴霾的地方被侵蚀了太久;有些则强行维持着超脱的模样,却掩饰不住眉间的阴郁。这寺庙本身似乎也与卞喜那扭曲的黄巾道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就在这时,僧人中走出一位瘦削的老僧,面色慈和,眼中却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他的“气”与周围那些受影响的僧人截然不同,清澈而绵长,似有“道”或“禅”的意蕴流转。他向前,向关羽合十行礼:“敢问将军可是蒲东人士?离乡几年矣?”他的声音低沉,似乎带着某种特殊的韵律,直接触动了关羽心中隐藏最深的那份乡情之意。
关公诧异,也感受到这老僧不同寻常的意。“将近二十年矣。”
“还认得贫僧吗?”老僧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那种暖意穿透了周遭环境的冰冷。
“离乡日久,故旧难识,敢问大师法号?”关公打量着对方,试图唤起尘封的记忆。
“贫僧法号普净,家与将军家,不过一河之隔……”
卞喜眼见普净与关羽叙旧情,心中一惊,他的阴诡之意立刻感知到事迹可能败露的危机。他猛地一声叱喝,打断了两人的对话:“吾欲请将军赴宴,尔等僧人在此多言何用!”声音尖利而带着压不住的凶狠。
关公感受到卞喜这突如其来的恶意爆发,面色沉了下来,语气不悦而威严:“卞君谬矣。乡人异地相遇,叙叙旧情,又有何妨?”他以此为由,给了普净继续说话的机会。
普净心领神会,他的“意”与关羽的“义绝之意”无声地交流着。他不再直接说话,而是邀请关公入方丈室饮茶。在转身引领之际,普净不动声色地以手抬了抬腰间佩带的戒刀,同时用眼睛看向关羽——这是一个极为隐晦的、只有高层次的“意”才能准确捕捉到的暗示。戒刀,通常是僧人护身的武器,普净佩带戒刀并示人,似乎是在提醒关羽——这个寺庙,并非“清净”之处,反而暗藏“杀机”;刀,暗示着危险;抬手的动作与眼神的指向,可能是在指示关羽提高警惕或注意某个地方。
关羽立刻捕捉到普净“意”中的急切与警告。他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已戒备全开。他知道,这个老僧是好意提醒。“二位夫人在外劳累,先奉茶!”他借故让普净为夫人奉茶,给了普净与两位夫人相处的短暂时间,也给了自己最后的准备时机。他同时命左右随从,将武器持在手中,随时应对突变。
普净为二位夫人奉茶毕,又请关公入方丈室。就在进入法堂、准备落座赴宴时,关公眼神一扫,凭借“显圣”境界对周围环境极度的感知能力,他的“义绝之意”洞察了黑暗中的潜伏!他看到了——在壁衣后、佛像旁,影影绰绰,有数百伏兵隐藏!他们身上那未经训练的兵家煞气被强行压制,但那股杀戮前的紧张与不自然的“意”波动,瞒不过关羽。
关公体内蓄积已久的“气”与“意”在这一刻猛烈爆发!他不再隐藏,一身如山如岳的威压和带着杀戮的“显圣之意”轰然释放,横扫整个法堂!空气仿佛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凝固,壁衣后的伏兵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惊骇不已。
,!
关公盯着卞喜,怒喝如雷,声音不仅仅是声波,更是夹杂着无匹“意”的冲击波,直接轰击在卞喜的精神之上:“我以为你知礼懂义,敢设此鸿门宴欲害我?!吾关云长,何等人物,岂是鼠辈能轻慢!”他的声音字字都像是带着血色,回荡在这本就压抑的寺庙之中。
卞喜猝不及防,浑身颤抖,阴诡之“意”与内心恐惧暴露无遗。他自知事泄,惊叫:“左右动手!快杀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