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6/8)
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帐下诸将,如徐晃、曹洪等人,皆是奋力死战,拼死护卫曹操,这才好不容易从蜀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走。
方才逃至一处名为“斜谷”的险要隘口,正欲喘息片刻。忽然,又见前方尘头大起,隐约有大队兵马,正向此处开来!曹操心中一惊,暗道:“不好!此处莫非也有蜀军的伏兵?若真如此,我今日休矣!天亡我也!”
然而,待到那支兵马渐渐驶近,曹操定睛一看,却不由得转惊为喜!原来,来者并非蜀军,而是自己的次子,“黄须儿”曹彰!
这曹彰,表字子文,自幼便喜爱骑马射箭,膂力过人,据说能徒手与猛虎搏斗!曹操曾经告诫他说:“我儿啊,你不好好读书,只喜欢舞枪弄棒,这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有何可贵之处?”曹彰却慨然答道:“大丈夫在世,当效仿那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为国立下不世之功,横扫大漠,拓土开疆,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天下,方不负此生!何必去做那皓首穷经的书呆子呢?”
曹操曾经问诸位儿子的志向。曹彰便朗声答道:“儿愿为将!”曹操又问:“为将当如何?”曹彰答道:“为将者,当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面临危难之时,能奋不顾身,身先士卒;论功行赏之时,则有功必赏,赏罚分明,信守承诺!”曹操听了,亦是抚须大笑,对曹彰的“豪言壮语”颇为赞赏。
就在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的乌桓部落起兵反叛,曹操便派遣曹彰,统领五万大军,前去征讨。临行之前,曹操特意告诫他说:“在家中,你我是父子;但一旦领受军令,便是君臣。军法无情,不徇私弊,你务必要深以为戒,不可有丝毫懈怠!”
曹彰领兵到达代郡之后,果然不负众望,每次作战,皆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一路势如破竹,直杀至桑干河畔,将叛乱的乌桓部落,尽数平定。他听闻父亲曹操在阳平关兵败,心中焦急,便立刻率领得胜之师,星夜兼程,赶来汉中助战。
曹操在绝境之中,忽见爱子曹彰率领生力军前来,如同在沙漠之中遇见了甘泉一般,不由得大喜过望,精神为之一振,抚着曹彰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我的黄须儿终于来了!有我儿相助,击破刘备,指日可待矣!”当即便下令,停止后退,重整旗鼓,就在这斜谷的隘口之处,安下营寨,准备与蜀军再决雌雄!
有人将曹彰率领援军到达的消息,飞报与在后追赶的刘备。刘备听闻,亦是心中一惊,急忙问帐下诸将道:“如今曹操又添强援,其子曹彰,素有‘勇武’之名,不知哪位将军敢前去迎战,挫其锐气?”
义子刘封慨然出班道:“父亲勿忧!孩儿愿往,与那曹彰小儿,一决高下!”部将孟达亦是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同去。
刘备见二人皆有“战意”,便道:“好!你二人便一同前往,各领五千兵马,看谁能先拔头筹,立下大功!”
于是,刘封、孟达二人,各领五千军士,浩浩荡荡地向斜谷隘口杀来。刘封为前队,孟达为后队。来到阵前,曹彰早已拍马而出,与刘封交战。二人战不三合,刘封便已知不是曹彰对手,其“枪法之猛烈,力道之沉雄”,远非自己所能抵挡,只得虚晃一招,拨马败走。
孟达急忙率兵上前接应,方欲与曹彰交锋,忽然只听得曹军阵后,喊杀声大作,尘土飞扬!原来是马超、吴兰二人,早已奉了孔明之命,悄然率领一支“西凉铁骑”与“蜀中精锐”,绕到曹军的侧后方,此刻正发动猛烈的突袭!曹军后队顿时大乱,军心动摇。
孟达见状大喜,知道是援军已到,立刻指挥本部兵马,与马超、吴兰内外夹攻!马超的西凉铁骑,本就“骁勇善战,锐不可当”,又兼养精蓄锐日久,憋了一肚子的“战意”,此刻杀入阵中,更是如猛虎入羊群一般,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曹军哪里抵挡得住?顿时兵败如山倒,四散奔逃!
曹彰在乱军之中,正遇上蜀将吴兰。二人战在一处,斗不数合,曹彰便觑得一个破绽,大喝一声,手中画戟猛地刺出,正中吴兰心窝,竟将吴兰一戟挑于马下,当场毙命!三路蜀军,与曹军混战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曹操见势不妙,唯恐再遭大败,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斜谷隘口之内,凭借险要地势,坚守不出,其“锐气”已然大挫。
曹操屯兵于斜谷隘口,一连数日,心中皆是“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想要挥师进兵,与刘备决一死战,夺回汉中,却又被马超等蜀军将领,死死地拒守在隘口之外,难以寸进。想要就此收兵返回许都,却又心有不甘,唯恐被那刘备小儿与天下英雄耻笑自己“虎头蛇尾,不战而退”。
这一日,曹操正在帐中闷坐,思虑军情,心中更是烦躁。适逢庖官进上一碗刚刚炖好的鸡汤。曹操心不在焉地端起碗,却见碗中漂浮着几块鸡肋。他夹起一块鸡肋,看在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由得心中有感,联想到如今汉中的局势,亦是如此“鸡肋”一般,令人难以取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