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2章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4/7)
道:“大王息怒!臣虽年幼,不才,然亦颇读兵书,粗通战阵之法。愿乞大王赐臣数万精兵,臣誓当竭尽所能,为大王击破蜀兵,生擒刘备,以扬我江东‘天威之名’!”
孙权抬眼望去,见进言之人,乃是其族侄孙桓。孙桓字叔武,其父名孙河,本姓俞氏,因深得孙策喜爱,故被赐姓为孙,因此也算是吴王宗室的远亲。孙河生有四子,孙桓乃是长子,年方二十五岁,生得猿臂蜂腰,弓马娴熟,勇力过人,平日里常随孙权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现任武卫都尉之职。
,!
孙权见是孙桓,心中略感欣慰,问道:“贤侄虽有此‘请战之勇’,然刘备老贼,久经沙场,用兵狡诈,其麾下更是猛将如云,你可有何破敌之策?”
孙桓慨然答道:“启禀大王!臣帐下现有两员得力大将:一名李异,一名谢旌,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敌蜀军千军万马!若大王肯赐臣数万兵马,臣必能依仗此二将之力,并我江东水军之利,于宜都一线,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必能将刘备老贼擒于马下,献俘于大王面前!”其言语中充满了年轻人的自信与“建功立业之渴望”。
孙权见孙桓少年英锐,意气风发,心中虽喜,却也知其临阵经验尚浅,唯恐有失,便道:“贤侄勇气可嘉,然毕竟年少,战场经验不足。此番对阵刘备倾国之兵,非同小可,必须再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从旁辅助,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话音刚落,虎威将军朱然出班奏道:“大王!臣愿与孙桓小将军同往,共御蜀军,誓死保卫江东!若不能击退刘备,臣愿提头来见!”
孙权见有朱然这等宿将肯为佐贰,心中大定,当即下令,点拨水陆精兵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即刻启程,赶赴宜都前线,阻击蜀军。
斥候很快探得蜀军主力已抵达宜都附近下寨。孙桓当即率领二万五千兵马,抢先占据了宜都境内的险要关隘,依山傍水,分作前、中、后三营,互为犄角之势,严阵以待,准备与即将到来的蜀军决一死战。
却说蜀将吴班,自领了先锋将印之后,便率领本部兵马,一路东征,势如破竹。所到之处,东吴守军,或闻风而降,或弃城而逃,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吴班兵不血刃,顺利推进,很快便抵达了宜都境内。探知东吴年轻将领孙桓已在前方下寨,扼守要道,吴班不敢怠慢,立刻派遣快马,将此军情飞报于在秭归驻扎的刘备。
刘备听闻东吴竟派一黄口小儿孙桓前来抵挡,心中更是怒火中烧,厉声道:“孙权小儿,欺我太甚!竟派此等乳臭未干之辈,也敢与朕百万大军相抗衡!简直是自取灭亡!”
一直随侍在旁的关兴,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复仇之火”,当即出班奏道:“陛下息怒!既然孙权令此竖子为将,何须劳烦陛下派遣大将出马?臣愿请令前往,定当生擒此獠,献于陛下马前,为我父报仇雪恨,亦为我大汉天声壮威!”
刘备见关兴主动请战,英气勃勃,与其父关羽当年之风采颇有几分神似,心中亦是颇为欣慰,点头道:“好!好!好!朕正欲一观贤侄之壮志与武勇!朕便准你所请,即刻前往,务必给朕提那孙桓小儿之头来见!”
关兴大喜,拜谢领命,便欲转身离去。
不料,一旁的张苞见状,亦是不甘落后,急忙出班奏道:“陛下!既然安国贤弟请命前往讨贼,为二叔父报仇,臣身为其兄,亦愿一同前往,助其一臂之力!也好让那东吴鼠辈知晓,我关张之后,皆非等闲之辈!”
刘备见二位小将争先恐后,皆欲为父报仇,心中更是豪情万丈,抚掌大笑道:“好好好!两位贤侄能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实乃朕之幸事,亦是我大汉之福也!朕便准许你们二人一同前往!只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凶煞之气’弥漫,你们务必小心谨慎,相互照应,切不可因少年气盛,而鲁莽行事,中了敌人奸计!”
关兴、张苞二人齐声应诺,拜别刘备,当即点起本部兵马,会合先锋吴班大军,一同向孙桓所在的宜都营寨,浩浩荡荡杀奔而去。
两军遥遥相望,各自摆开阵势。只见吴军阵中,孙桓高坐马上,左右两边分别是大将李异、谢旌。再看蜀军阵中,亦是旗幡招展,军容整肃,阵前拥出两员威风凛凛的年轻小将:居上首者,正是张飞之子张苞,手挺其父所传之丈八点钢蛇矛,胯下乌骓马,威风凛凛;居下首者,则是关羽之子关兴,手持青龙偃月刀,坐下赤兔胭脂马,英姿飒爽。二人皆是银盔银铠,白马白袍,一身孝服,更添几分“复仇之决绝”与“悲壮之气”。
张苞首先跃马出阵,用手中蛇矛遥指吴军阵中的孙桓,厉声大骂道:“孙桓黄口孺子!汝死期已至眼前,尚敢在此负隅顽抗,抵挡天兵!还不快快下马受缚,随我回成都向陛下请罪,尚可留你一个全尸!”
孙桓亦是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等辱骂?当即纵马向前,毫不示弱地回骂道:“张苞匹夫!汝父张飞,不仁不义,暴虐嗜杀,早已死于非命,成为无头之鬼!如今你这不肖之子,竟也敢学你那莽父,前来送死,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愚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