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祭泸水汉相通幽感神,伐中原武侯再逆天命(4/8)
摇了摇头,道:“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况且,今年许都南城门无故自崩,此乃大大的不祥之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警示。朕自知天命已尽,死期不远了。”他正说着,忽有内侍入内启奏,说征东大将军曹休亦入宫问安。曹丕急忙召曹休入内,对他说道:“子文(曹休字),你亦是国家柱石之臣,与子丹(曹真字)、长文(陈群字)、仲达(司马懿字)等人,皆是我大魏的擎天玉柱。若你们四人能同心戮力,辅佐朕的孩儿,则朕即便是身死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言罢,眼中竟落下两行浊泪,随即溘然长逝。曹丕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
,!
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四位辅政大臣,一面为文帝曹丕举哀发丧,料理后事;一面拥立平原王曹睿为大魏新帝。追谥其父曹丕为文皇帝,又追谥其母甄氏为文昭皇后。随即,曹睿下诏,大封群臣:封太傅钟繇,此老德高望重,“儒家正气”深厚,足以稳定朝局;曹真仍为大将军,总领中外诸军事;曹休为大司马,位列三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而司马懿则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地位亦是显赫。其余文武官僚,皆各有封赏升迁。同时,大赦天下,以示新帝“仁德之风”。
此时,因先前战乱及人事调动,雍州、凉州二地,防务空虚,缺少得力大将镇守。司马懿瞅准时机,立刻上表曹睿,主动请求前往雍、凉二州,都督该处兵马,为国戍边,抵御蜀汉可能的入侵。其“战略眼光”与“权力欲望”可见一斑。曹睿初登大宝,正是用人之际,又念及司马懿乃是父皇指定的辅政大臣,便不疑有他,准其所请,下诏命司马懿总督雍、凉等处所有兵马,便宜行事。司马懿领了圣旨,辞别曹睿,便即刻赶赴任所去了。
魏国发生如此重大人事变动,早有蜀汉安插在魏境的细作,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将消息火速传回了成都。孔明听闻曹丕已死,其子曹睿刚刚即位,魏国朝中局势未稳,不由得精神一振,但随即又眉头微蹙,其“深谋远虑之意”再次启动。他对众将说道:“曹丕已死,其子曹睿年幼,虽然聪慧,但经验不足,魏国朝中那些元老宿将,如曹真、曹休之流,虽有勇力,却智谋稍逊,皆不足为惧。唯独那司马懿,此人胸怀韬略,智计深沉,其‘隐忍之意’与‘权谋之术’皆深不可测,实乃我大汉心腹大患!如今他竟被委以重任,总督雍、凉兵马,与我汉中接壤。倘若被他将雍、凉二州的‘军煞之气’与‘地利之险’完全整合,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日后必将成为我大汉北伐中原的最大障碍!依亮之见,不如趁他立足未稳之际,先发制人,起兵伐之,破其根基,方能为我大汉扫清障碍!”
参军马谡闻言,出班进言道:“丞相,如今我大军刚刚平定南方叛乱,班师回朝,将士们久经战阵,身心俱疲,其‘锐气’尚需休养,军中‘粮草辎重’亦需补充。此刻若再立刻兴兵远征,劳师动众,恐怕于我不利。属下斗胆,有一计策,或可不必动用一兵一卒,便能使那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可否一试?”
孔明哦了一声,颇感兴趣地问道:“哦?幼常有何妙计,可说与本相听听?”
马谡侃侃而谈道:“丞相,那司马懿虽然是魏国重臣,但据细作回报,新帝曹睿对其素来怀有‘猜忌之心’,只是因其是先帝托孤之臣,不好轻易动他罢了。我等何不将计就计,秘密派遣精干之人,潜入魏都洛阳、以及邺城等魏国腹地,四处布散流言,只说司马懿手握重兵,久镇边陲,已有不臣之心,意图谋反。更可伪造一份司马懿讨伐曹睿、欲效仿曹操故事,另立新君的榜文告示,暗中张贴于魏国各处冲要之地。那曹睿本就多疑,又年少气盛,骤闻此等‘弥天大谣’,必然会信以为真,惊慌失措之下,定会下令诛杀司马懿,以除后患。如此一来,我大汉便可不费吹灰之力,除去一个心腹大患矣!”其“反间之计”阴险狠辣,却也颇为高明。
孔明听罢,抚掌称善:“幼常此计,甚合吾心!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于是,当即派遣心腹密探,依马谡之计,秘密潜入魏境,施行此“反间之计”去了。
果然,数日之后,魏国邺城的城门之上,忽然在一夜之间,被人贴上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告示。守门的士卒清晨发现之后,不敢怠慢,慌忙将告示揭下,层层上报,最终送到了魏明帝曹睿的御案之前。曹睿展开一看,只见那告示上赫然写道:
“大魏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日我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雄才大略,创立不世基业,本意欲立文采风流、深孚众望的陈思王曹子建为社稷之主,以继大统。不幸奸谗小人从中作梗,挑拨离间,使得太祖遗愿未能实现,以致明珠蒙尘,潜龙在渊,实乃我大魏之不幸!如今,皇孙曹睿,德行浅薄,既无经天纬地之才,亦无容人纳谏之量,妄自窃居九五之尊,实有负太祖武皇帝开创基业之初衷,亦使天下万民失望!今,我司马懿为匡扶正道,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决定于克日兴吊民伐罪之师,废黜昏庸无能之曹睿,另立贤明之主,以慰万民倒悬之望!此告示传到之日,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