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2章 赵子龙龙魂犹烈斩五将,诸葛亮智海微澜诱三城(8/9)
然见前方大路之上,一彪军马早已排开阵势,拦住了去路。只见军阵正中,大旗招展之下,一人端坐于一辆四轮小车之上,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神情怡然自得,不是诸葛孔明,又是何人?
崔谅一见孔明,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三魂去了七魄!他知道今日在劫难逃,急忙勒转马头,便要向来路逃回。然而,他刚刚有所动作,左右两翼,喊杀声再次响起!关兴、张苞二人,各率一支精锐骑兵,如同两柄烧红的铁钳,从两侧包抄而来,口中齐声大喝:“崔谅反贼!早早下马投降!免得污了我等手中兵刃!”
崔谅眼见四面八方皆是蜀军,旌旗蔽日,杀气冲天,自己身边只剩下数十名疲惫不堪的残兵败将,知道再作抵抗,亦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无奈之下,他只得长叹一声,翻身下马,乖乖地向孔明投降。
孔明见崔谅投降,并未加以刁难,反而以上宾之礼相待,将其请入中军大帐。孔明温言问道:“崔太守,据本相所知,那南安太守杨陵,与足下交情深厚,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崔谅老实答道:“回禀丞相,那杨陵确是已故名士杨阜的族弟,与下官乃是邻郡太守,素来往来密切,交情确实不浅。”
孔明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本相今日便欲烦劳足下,亲自入南安城中一行,劝说那杨陵太守,令其审时度势,开城献降,并生擒那魏国驸马夏侯楙,一同归顺我大汉。不知足下可愿为本相奔走一遭?”其“招降之意”不言而喻。
崔谅此刻已是阶下之囚,性命掌握在孔明手中,哪里还敢不从?他连忙躬身道:“丞相若肯饶恕下官不死,下官愿往南安城中,尽力劝说杨陵。只是,恳请丞相能暂且将围城兵马后退数里,容下官独自一人入城,如此,方能显得下官乃是真心前来传递消息,杨陵亦不至疑心。”
孔明从其言,当即传下将令,教围困南安城的四面蜀军,各向后退二十里下寨,只留下少数兵马监视城中动静。
崔谅便独自一人,匹马单枪,来到南安城下,高声叫开城门。守城军士认得是安定太守崔谅,不敢怠慢,急忙放入城中。崔谅来到太守府中,与南安太守杨陵相见。行礼已毕,崔谅便将自己兵败被擒,以及孔明欲招降南安之事,一五一十地对杨陵详细述说了一遍。
杨陵听罢,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崔兄,你我皆深受大魏国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为臣之本分!岂能因一时兵败,便背主求荣,投降蜀贼?依我之见,不如将计就计,假意献城,诱那诸葛亮入城,然后聚而歼之,方为上策!”其“忠心不二之意”与“阴险狡诈之心”并存。
于是,杨陵便与崔谅一同来到夏侯楙的府邸,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的计策,详细地禀报了夏侯楙。夏侯楙本就对孔明恨之入骨,又急于脱困立功,听闻此计,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声称妙,问道:“依二位太守之见,当用何等计策,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将那诸葛亮一举擒获?”
杨陵献计道:“都督大人,我等只需让崔太守回报诸葛亮,只说末将已同意献出城门,引蜀军入城。待蜀军主力进入城中之后,我等便可紧闭城门,然后城中伏兵四起,与都督带来的亲兵一同,内外夹击,定能将入城的蜀军杀个片甲不留,生擒诸葛亮!”其“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毒计”已然成型。
崔谅无奈,只得依照杨陵、夏侯楙的计策行事。他再次出城,来到孔明中军大帐,回报说:“启禀丞相,下官幸不辱命!那南安太守杨陵,已同意献出城门,放丞相大军入城,并愿在城中协助,生擒夏侯楙,一同归顺大汉。只是杨陵本想亲自捉拿夏侯楙,但因其手下心腹勇士不多,唯恐寡不敌众,未能轻举妄动,还需丞相派遣精兵相助。”
孔明听了,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道:“此事甚易。如今足下身边,尚有原先跟随你归降的百余名安定郡兵士。本相可于其中,暗中挑选数十名最为精锐的蜀中勇将,让他们巧妙伪装,扮作安定郡的援军,跟随足下,一同带入南安城中。让他们预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邸左近。再暗中与杨陵太守约定,待到半夜三更,夜深人静之时,便献开城门,我大军主力则从城外杀入,里应外合,大事可成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崔谅听了孔明这番安排,心中不由得暗自盘算:“诸葛亮果然狡诈!若我不带他的人马入城,他定然会心生疑虑。也罢!且先将他这些所谓的‘蜀将’带入城中,入城之后,我便立刻命人将他们尽数斩杀,然后在城上举起火把为号,诱骗诸葛亮的主力大军入城。到那时,城中伏兵齐出,定能将他一举擒获!”想到此处,崔谅便不再犹豫,立刻满口答应下来。
孔明见崔谅应允,又故作关切地嘱咐道:“为确保万无一失,本相特派遣我的两位心腹爱将,关兴、张苞二位将军,率领部分兵马,跟随足下先行入城。你可对外宣称,此乃是安定郡前来救援南安的先头部队,以此来安抚夏侯楙之心。只要城中举起火把为号,本相便会亲率中军主力,立刻杀入城中,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