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8章 追汉军王双血贯流星受诛 袭陈仓武侯玄机算死郝昭(6/9)
中大宴群臣,席间命年少的诸葛恪负责为众臣斟酒。当诸葛恪巡至太傅张昭面前之时,张昭却推辞不饮,说道:“此非尊敬养老之礼节也。”意思是嫌诸葛恪年少位卑,不够资格为他斟酒。孙权见状,便对诸葛恪道:“元逊,你可能想办法劝说张太傅饮下此杯酒么?”诸葛恪领命,走到张昭面前,朗声说道:“昔日姜太公年届九十高龄,尚且手持旄节,统兵伐纣,从未曾说过自己年老。如今临阵对敌,保家卫国,先生您总是在后方运筹帷幄,安享太平;而今日饮酒赴宴,享受尊荣,先生您却又总是坐在首席上座。如此看来,朝廷何曾有半分不尊敬养老之处呢?”张昭被诸葛恪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无言以对,只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孙权因此更加喜爱诸葛恪的聪慧机敏,故而才任命他为太子左辅,委以重任。而太傅张昭,乃是辅佐孙氏开创江东基业的元老重臣,在朝中位列三公之上,德高望重,故而孙权也任命其子张休为太子右弼,以示恩宠。又任命顾雍为东吴丞相,陆逊为上大将军,负责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
孙权在武昌称帝之后,不久便复还都城建业(今南京)。随即召集文武群臣,共同商议出兵伐魏,以图中原的大计。
太傅张昭再次出班奏道:“陛下,如今您刚刚荣登大宝,九五之尊,民心尚未完全归附,国基亦未稳固。此时不易大动干戈,兴师远征。为臣愚见,当务之急,是应以修明文教,偃息兵戈为国策,在国内增设各级学校,广纳贤才,教化万民,以安抚民心,稳固统治。同时,可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前往西川,与蜀汉加深盟好,约定共分天下,待我两国国力充盈,民心安定之后,再缓缓图之,方为上策。”
孙权深以为然,采纳了张昭的建议,当即派遣太尉陈震为特使,携带大量名马、玉带、金珠、宝贝等贵重礼物,星夜赶赴西川,一来是向蜀汉后主刘禅通报自己已经称帝建元之事,二来也是想再次试探诸葛亮的北伐意图。
陈震一行人马不停蹄,跋山涉水,终于抵达汉中,拜见了诸葛亮。行礼已毕,陈震便将孙权已经称帝,并欲与蜀汉巩固盟约,共讨曹魏之事,详细向孔明述说了一遍。
后主刘禅在成都得知孙权已然僭越称帝,大为不满,立刻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朝中大臣大多认为孙权此举乃是大逆不道,理应与其断绝盟好,甚至发兵声讨。蒋琬却力排众议道:“陛下息怒。东吴称帝,虽有僭越之嫌,然其亦是我大汉抵抗曹魏之重要盟友。为今之计,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汉中,询问丞相高见,再作定夺。”后主便依从了蒋琬的建议,立刻派遣使者,火速赶往汉中,去征询诸葛孔明的意见。
孔明听完使者回报,略作思忖,便微微一笑道:“东吴此举,亦在情理之中。陛下可命人携带厚礼,前往东吴道贺。同时,可借此机会,恳请吴主派遣大都督陆逊,尽起江东之兵,大举伐魏,以牵制魏国东线兵力。魏国若要抵御东吴,必然会重新启用老贼司马懿。司马懿若被调往南线,统兵抵御东吴,则我军便可趁其关中兵力空虚,再次挥师北伐,出兵祁山,则长安唾手可得也!”此乃孔明“调虎离山”之计,其“智略之深远”可见一斑。
后主刘禅依从了孔明的计策,当即任命太尉陈震为正使,携带大量名马、玉带、金珠、宝贝等贵重礼物,星夜赶往东吴,向孙权称帝表示祝贺。
陈震历尽艰辛,终于抵达东吴都城建业,入宫拜见了吴主孙权,呈上了蜀汉后主刘禅的国书贺礼。孙权见蜀汉主动前来道贺,龙颜大悦,当即大排筵宴,盛情款待陈震一行,数日后,方才打发陈震返回西川。
送走陈震之后,孙权立刻召见上大将军陆逊入宫,将西蜀约其一同兴兵伐魏之事,告知与他。
陆逊听罢,抚须笑道:“陛下,此乃诸葛孔明畏惧司马懿之谋略,想要借我东吴之力,牵制魏国兵力,以便其顺利北伐也。然则,我两国既已结为同盟,唇齿相依,自当互相声援,不可失信于人。为臣之见,我东吴可暂且虚张声势,摆出一副即将大举兴兵北伐的姿态,在荆州、襄阳一带积极操练人马,以作遥相呼应之状。待到诸葛孔明在西线与魏军交战正酣,攻势紧急之际,我军便可抓住良机,乘魏国中原兵力空虚,大举进兵,直取许昌、洛阳,亦未可知也!”其“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的“隐忍之意”,与孔明相比,亦不遑多让。
,!
孙权深以为然,当即下令,教荆州、襄阳各处守将,都要抓紧时间,积极训练兵马,打造军械,积蓄粮草,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便要大举兴师北伐。
却说蜀汉太尉陈震,自东吴返回汉中之后,便将孙权及陆逊的答复,一五一十地向孔明禀报了一遍。孔明听罢,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定计。但他对上次未能攻克陈仓坚城,始终耿耿于怀,认为此城乃是北伐之重要障碍,必须拔除。他唯恐郝昭病愈之后,再次加强城防,便立刻先派遣多名精干细作,潜入陈仓城中,仔细打探城中守将郝昭的病情以及城防虚实。
不久,细作回报:“启禀丞相,据可靠消息,陈仓守将郝昭,近日旧疾复发,病情沉重,已卧床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