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4章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1/7)
却说姜维在祁山与邓艾斗阵,虽凭借武侯所传阵法之玄妙,一度困住邓艾,然最终因司马望识破阵眼,功败垂成。?6,1-看.书.网_ +追?最¢新¨章¨节,又听闻司马昭已平定淮南,即将率大军西来,自知战机已失,难以力敌,只得传下将令,全军后撤。
老将廖化闻言,却出班劝阻道:“启禀大将军!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我军虽未能尽全功,然亦在祁山小胜一场,挫动了魏军锐气。若仅因后主一纸诏书,便仓促退兵,岂非前功尽弃,令将士寒心?依末将之见,当继续与邓艾对峙,相机而动,或仍有可为。”
征西将军张翼却持不同意见,他忧心忡忡地说道:“大将军,我蜀汉国小民疲,将士们跟随大将军连年征战,早已人困马乏,怨声载道,其‘厌战之气’已显。如今我军在祁山侥幸小胜,已属不易。不如趁此机会,收兵回川,安抚民心,休养生息,待国力充沛,再图北伐,方是上策。”
姜维听了二将之言,沉吟半晌,最终长叹一声道:“张将军所言,亦不无道理。也罢!便依公言,班师回朝。”他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知道蜀汉国力确实难以支撑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征战,其“无奈之意”溢于言表。遂下令各路兵马,依照预定次序,交替掩护,缓缓撤退。仍命廖化、张翼二将统领精锐殿后,严防魏军追袭。
祁山魏营之中,邓艾早已通过细作探知蜀军动向。他见蜀军撤退之时,旗帜整齐,队伍不乱,人马从容徐行,毫无败军之象,不由得对姜维的治军之能暗自佩服,对左右将领叹道:“姜伯约用兵,深得诸葛武侯之真传也!其撤退井然有序,首尾相应,毫无破绽。此等强敌,未可轻追,若贸然追击,必中其埋伏之计!”因此,他只是严令部下坚守营寨,并未派兵追赶,任由姜维从容退回祁山大寨。其“谨慎之意”与对姜维的“敬畏之心”,可见一斑。
再说姜维率领大军返回成都,入宫拜见后主刘禅,询问究竟是何缘故,要将自己从前线紧急召回。
后主刘禅端坐龙椅之上,面带几分不自然之色,支支吾吾地说道:“朕……朕只因爱卿久在边庭,连年征战,未曾回朝,恐军士劳苦,思乡心切,故而才下诏召爱卿回朝休整一番,并无其他深意。”
姜维何等聪明之人,一听便知其中必有蹊跷。他联想到先前在祁山之时,邓艾坚守不出,必是在等待援军或是施展什么阴谋。如今自己正欲大展拳脚,与之一决雌雄,却被后主一道诏书召回,致使大好良机,付诸东流,不由得心头火起,悲愤交加,当即叩首奏道:“陛下!臣已夺取祁山九寨,兵锋正盛,魏贼闻风丧胆,正欲乘胜追击,一举攻克陇西,收复中原,以竟丞相未竟之事业!不期却在此时,被陛下半途召回,致使功败垂成,前功尽弃!依臣之见,此必定是那邓艾老贼,知正面难以与我军抗衡,故而暗中派遣奸细,潜入成都,勾结朝中奸佞小人,散布谣言,离间君臣,行此卑鄙无耻的反间之计,方才使得陛下误信谗言,下此诏令啊!”他言辞恳切,其“忠愤之情”与对奸佞的“痛恨之意”溢于言表。
后主刘禅被姜维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心中有愧,却又不敢承认自己是听信了黄皓的谗言,只能低头不语,默然无言。
姜维见状,更是痛心疾首,再次叩首泣奏道:“陛下!臣受先帝与丞相托孤之重,食大汉俸禄,此生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能报答国恩于万一!臣誓与国贼势不两立,光复汉室,还于旧都!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切莫再听信那些奸佞小人的花言巧语,致使亲者痛,仇者快,令我大汉复兴大业,毁于一旦啊!”
后主刘禅被姜维这番忠肝义胆的言语所感动,亦有些动容,沉默良久,方才缓缓说道:“朕……朕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忠心。也罢,爱卿且先返回汉中,好生休养兵马,以待天时。待日后魏国再生内乱,或是边防有所松懈,爱卿再兴王师北伐,亦未为晚也。”
姜维听后主此言,心中已然明白,后主对自己已生嫌隙,再多说亦是无益。他只得强忍着心中的失望与悲愤,长叹一声,辞别后主,黯然返回汉中,其“失意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憾”难以言表。
却说那名被邓艾派遣前往成都,行反间计的襄阳名士党均,在成功说服黄皓,并散布谣言,逼退姜维之后,便悄然返回祁山魏营,将此事详细经过,以及蜀汉朝中的种种情弊,一一禀报给了邓艾与司马望。
邓艾听罢,与司马望相视而笑,抚须道:“蜀汉后主昏聩,朝政被奸佞小人把持,君臣离心,上下不和。如此看来,其国祚不久矣!姜维虽有将才,然孤掌难鸣,内无贤臣辅佐,外无明君信任,纵有天纵奇才,亦难挽狂澜于既倒!”
司马望亦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君臣不和,国之大忌,必生内变。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坐收渔利即可。”
于是,二人便令党均火速赶往洛阳,将蜀汉的内情,以及姜维被召回之事,详细奏报给大将军司马昭。
司马昭听闻此事,不由得抚掌大笑,喜不自胜。他见蜀汉君臣不和,内政混乱,便渐渐生出了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野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