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2章 北京城最后的摸金校尉!(2/2)
没办法,弄不好拐角卖“战国樽”的,就是自己亲二叔。
有些人是“动摊儿”,天冷穿着一件军大衣,怀里揣个瓷器字画什么的。
边走边招揽生意,只要买家看准了,交易完穿上大衣就跑。
当然,“投机倒把”确实是犯法的罪。
一般遇上检查的,周围有放哨的暗哨,一吹鸽子哨,摊主们揣着“样品”,撒丫子就跑。
来回走动的“动摊儿”,最是保险,就算被抓了,也能跟巡逻的经警论理。
我拿着家里的传家宝,来这儿溜溜食,不犯法吧。
这帮小摊贩儿,那叫一个机敏。
刘克勤推着自行车,兜兜转转看了十几家,都没找到有用的线索。
以他掌握的线索来看,从河南洛阳盗掘的文物,应该是唐中期的东西。
可在大钟寺的古玩黑市上,别说唐朝中期,上周的都敢说是东周的。
要说大钟寺市面上,值钱的玩意,最多也就是清末的民窑瓷器,跟清朝留下来的铜钱。
古玩市场作假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当年就有高仿的字画青铜器,糊弄番邦商人。
张嘴就是“大宋历史文化”,忽悠西边的大胡子,拿大把金子买“汴京堵桥图”。
眼瞅着,暮色西合。
夕阳渐渐沉入云海,有些摆摊的小摊主,也开始收摊儿。
紧接着。
一个又一个小摊儿,点上一盏马灯,微弱的灯光底下,还放着旧货古玩,等着碰碰运气。
刘克勤有些泄气,他将自行车扎在一边,手里拿了个街边买的素馅包子。
就在这时,有个穿着虫吃鼠咬破棉袄的瘦脸青年,怀里揣了一个青铜式样的“青铜佛像”。
一边走,让人一边看。
他匆匆一瞥。
跟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样子,几乎相似。
最要紧的是,他嘴里说的话,是河南口音。
“恁瞅瞅,恁看看。”
“人点烛,鬼吹灯。”
“···。”
刘克勤目光放在他身上,那人脖颈处又露出一个“摸金符”,也就是盗墓小说里,用穿山甲爪子做的辟邪之物。
“嗳。”
刘克勤推着自行车,跟了上去。
那破袄青年头也不回,他听见身后叫人的动静,一头扎进大钟寺外,昏暗的胡同里。
等刘克勤刚追上去,五六个人脑袋,在幽暗的马灯下面,骇人的盯着他。
······
不想错过《四合院从给傻柱收尸开始的刑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