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1章 寒素之路,陈太丘与友期(3/3)
实见过很多。这种踏青的聚会,确实有效仿孔丘先师,让师长讲学教导的目的。但如此正式重要的文会,又有让年轻士人展现才学,由尊者点评,替年轻士子在众人中扬名的作用。而这后面一项,关系到仕途,其实才是一众士子急切赶来,把场面弄得如此隆重的根由!
“老师,士子扬名,只靠这种聚会,靠尊者的点评,靠三言两语吗?而扬名又和得官绑在一起,那岂不是朝廷选官的标准,就看点评人说得几句话?可这种点评,不就是大族间的互相吹捧吗?你点评我家子弟,我点评你家子弟,到后来尽数是人情关系,评出的都是世家子弟”
张承负皱眉发问,大贤良师张角惊异地看了这小弟子一眼,笑着道。
“不错!你看的倒是明白。这文会的点评扬名,到后来看得都是关系。不过,世家大族的子弟,有家学传承。大汉选官,《礼、《易、《春秋、《尚书、《诗.每一门的精要,都在大族中独传。普通寒素的士人,哪怕再是勤勉,再是庶务精熟,也难有接触这些世家大族家传学问的机会。而以这些世家传承的‘学问’为评判标准,尽数评出世家子弟来,也是理所应当!”
“实际上,从小经受的教育不同、家族底蕴不同、传承的眼界不同,世家大族的子弟,确实往往比普通的寒门士人,要强上许多!而普通的寒门子弟,哪怕侥幸能够为吏,也一辈子都是小吏的命。选官一途,是奔着千石、两千石去的,本就与绝多大数寒门士人无关。只有极为少数的寒士,才能越过这道吏与官的上下壁障.”
“像是前面的陈公陈太丘,他可是从亭长做起,求学苦读、勤于吏务,数年才得赏识,成为功曹小吏。而后,中常侍侯览要让郡太守高伦,安排一个亲信的职务。郡太守高伦顾忌清名,又忌惮中常侍的权势,处于两难之中。而陈太丘就抱着举荐宦官亲信的荐书,去找太守高伦,替太守背下了举荐宦族的恶名直到做了此事,他才算是得了太守信重,能从吏往上,当了太丘令,也有了陈太丘的名号.”
“至于再往后,‘梁上君子’、‘与友期行’、‘先见之明’、‘太守髡陈寔’、‘天上德星聚’.这位陈公陈太丘,可是极其通晓扬名的术势,是此道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介寒素,能走到名满天下的地步,亲手把许县陈氏变成顶级的世家大族.这位陈公所言所行,几乎是踩准了每一步,才能把这条寒素之路,走到最顶级的终点啊!.”
“承负,以你的天资,若是挂上个寒门子弟的名头,投入这位陈太丘门下,和他走一样的寒素之路那么走上六十年,踩准每一步,大概也有可能有和陈太丘一样,能走到名满天下,建立一个张姓的世家吧!”
(本章完)
不想错过《汉末太平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