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2章 颍川贤才,尽数汇聚于此!(3/3)
,确实需要家学的深厚积累。一本《诗经,就是士族们打交道时的‘比喻与隐喻’集子。”
“只要念出两句,看对方能不能听懂隐藏的含义,知不知道背后的典故和暗中的表达,就能判断出是不是一个层级的人了!不学好《诗,可没法和高门的士族打交道的,这就像大野泽渔民、泰山山民的黑话一样,只不过是士族的‘黑话’.”
大贤良师笑了笑,讲了两句,就简单评价道。
“这两个年轻的士人,虽然配合的很好,甚至看起来非常熟悉.但他们的志向,可是完全不同的!抚琴的那位,虽然年纪稍大一些,但心里有着激荡的意气,是宁碎不折的玉器。而唱诗的那位,哪怕看起来还是少年,却和那位陈太丘公一样,是顺势而变的丝绸了!”
“当然,这两人未来如何,还不知晓。变与不变,也未可知。但眼下看去,却是已经有了性格,有了难变的里胚了。”
“啊?玉器、荀彧,丝绸、陈群?”
听到老师的点评,张承负怔了会,若有所思。琴声与唱诗起起落落,等一首《大雅·皇矣和完,时间就到了晌午。
围听的颍川士子们自然是好评如潮,各种击节赞叹。而在荀氏与陈氏两家大族的助力下,两位青年才俊的扬名,必然也不是问题。众人中的陈群面露得体谦逊的笑容,如同他的祖父年轻时刻出的模子。而荀彧却默不作声,抚摸着自己的古琴,脸上看不出什么喜色来。等众人又夸赞了会,上首的白发老者才伸出手,示意众人安静,笑着道。
“郊游设馔,用午食。乡饮酒礼,饮酒行笙乐!”
“都落座吧!乡饮酒礼,明孝悌之义,使乡间明尊长、知上下。黍米酒春日新酿,也合着古礼。这可是行乡野教化的大事!”
“嗯,尊长居上,年幼居下。你们去把几位乡间的族老请来,坐在上首吧!”
听到这样的吩咐,一众士人纷纷应诺,便要去请周围早就安排、等待许久的乡民老者,去陈太丘公的下首、他们的上首落座。而荀彧沉吟片刻,却没和众人一起。他望了望这田埂边坐着的“老农”,目光停在大贤良师张角的身上,竟然往这边走过来了!
(本章完)
不想错过《汉末太平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