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 职业军人的盔甲(2/2)
鼓风助火,风箱吱吱作响,风力却时强时弱,炉火红得不够透亮。
林溪忽地想起,在日本旅游的时,看过煅造武士刀的传统工艺,为了追求质感,常用木制风箱配合炭火锻刀,现在看来确实是low。
要是有现代电动鼓风机或者电炉子架上,那该多带劲儿啊。
她撇撇嘴,蹲下身凑近看了看。
那风箱是个长方形木框,框里蒙着一层厚牛皮,两边用木柄拉动,鼓风时皮革上下翻动,送风进炉。可皮革松弛,密封不严,风力断断续续,效率低下。
林溪皱眉道:“二公子,拉一下才出这点风,火不够旺,铁烧不透啊。”
李世民瞥了她一眼,笑道:“你还懂这个?这是老法子了,皮橐配木框,打铁都用这个,能凑合就行。”
林溪蹲下身,摸了摸松弛的牛皮,脑子一转道:“我能不能改改这风箱?”
“这皮橐风漏得太多,可以加个活门,风只进不出,再把出风口收窄点,攒足劲儿送进炉子。”
“最好能改成两人拉,风量更大,火肯定旺得多。”
老刘一听,皱起眉头,摆摆手,有些不耐烦:“小兄弟啊,这风箱几十年来都这么做的,你嫌慢,干脆回去等着得了。”
“要不是二公子让你插队打盔甲,三西天都轮不上你。唐公安排的活儿还多着呢,我哪有工夫跟你瞎折腾?”
旁边拉风箱的伙计擦了把汗,斜眼瞅着林溪,搭腔道:“我师傅打铁三十多年,刀枪甲胄不知做了多少,还用你个新兵蛋子教?有本事你自己拉风箱去,别在这指手画脚。”
林溪心想:唉,果然一碰到新东西,到哪都是这反应,习惯了。
她也不急,站起来双手叉腰,胸脯一挺,高声道:“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吧,老刘师傅,要是我这招没用,自愿每天晚上给你们拉一个月的风箱,怎么样?”
老刘偷瞄了李世民一眼,见他笑眯眯地抱着胳膊,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也就明白了。
他无奈挥手,嘀咕道:“行,这可是你说的,别怪我白使唤人。”一指那伙计,“小六,你跟这小子折腾折腾,别耽误正事儿。”
林溪不慌不忙,卷起袖子,捡了块榆木,用小刀削成一块薄片,确保轻薄却不断裂。
又从熟牛皮上裁下几条细皮条,指挥小六拆开风箱,露出里面的木框和松垮的皮革。
先把木片固定在进气口上,用铁钉敲进去,再把皮条剪成小块,钉在木片内侧当密封,确保拉动时能掀开,推回去时严丝合缝。
“这个叫“活门”,得正好卡住风路,不然白忙活。”
再拿圆木削成个锥形木环,套在出风口上,用力敲紧,把口子收窄一半,摸了摸边缘,确认风能集中喷出。
最后,在风箱两侧各钉上一根木拉杆,手握着试了试力道,满意地点点头。
“行了,小六,找个人,咱们试试!”
小六不情不愿地喊来另一个伙计,两人各站一边,拉动拉杆。
风箱吱吱作响,活门灵活开关,风声呼呼而出,炉火蹭地蹿老高,红光映得满屋子通亮。铁块在炉子里烧地暗红发亮,比刚才快了一倍不止。
老刘瞪大眼,凑近炉子看了看,又摸了摸风箱,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这……这火怎么这么旺?小兄弟,你这手艺哪学的?”转头冲小六嚷道:“愣着干嘛?多加点炭,趁热打铁!”
小六挠挠头,嘿嘿笑道:“师傅,这小子还真有点门道,我还以为他在瞎闹呢!”、
铺子里几个汉子围过来,七嘴八舌道:“这法子真管用,火旺得跟开了窍似的!”“以后都这么搞才对!”
李世民哈哈大笑,走过来拍了拍林溪的肩:“你小子可以啊,手倒是挺灵巧,不如我以后跟你学学这手艺!”
“嗐,就是个空气动力学原理,小意思、小意思,真不值您一学!”
林溪一咧嘴,心想:可千万别,初唐得底子可经不起一个木匠皇帝。
有了新风箱助力,老刘干得更起劲。
夹出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反复锤打,铁片初成形后,又用木模塑出胸甲、肩甲的弧度,再用铁钉铆接,裹上熟牛皮内衬,最后淬火冷却。
忙活了一下午,一套工序完成,甲胄乌黑发亮,比寻常铁甲更显坚实。
林溪费了老劲,才把这一身铁甲穿戴齐整。
甲片沉甸甸压在身上,像背了好几口大铁锅,走起路来肩甲和胸甲碰撞得铿铿作响,穿上光站着不动都首冒汗。
李世民在一旁瞧着,表示很满意。拿起铁盔抖了抖,皮带扣叮当作响。
他站到林溪跟前,双手举起盔,稳稳戴在她头上,拍了拍盔顶,退后一步微笑着打量她,目光炯炯,郑重道。
“林溪,从今以后,咱们可要并肩作战了!”
林溪愣了愣,抬头迎上李世民的目光,胸中突然涌起一股沸腾的热流。
她挺首腰杆,咧嘴一笑,鬼使神差地抬手敬了个军礼:“二公子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不想错过《爱你老板,玄武门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