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4章 何大清回京,培训(1/2)
何国强推开西合院的木门时,傻柱、南易、马华和许大茂正围坐在石桌旁,煤油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傻柱急不可耐道:“强子,酒楼按你的图纸收拾好了,什么时候开业?”
何国强说:“现在不迷信了!什么时候开业都可以,不过先别急,明天会有人来培训你们,等你们都培训合格了再开业,不差这几天的,傻柱你明天早上去机场接人!”
“强子,你说的培训是啥意思?”
傻柱叼着烟卷,火星在夜色中明灭,
“接的人是谁?”
何国强笑着坐下,从兜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香江带回来的巧克力:
“瞧你那胆子,明天去机场接你爹。”
“啥?”
傻柱差点被烟呛到,
“我爹?他不是在南边当厨子吗?”
许大茂凑过来,眼神发亮:
“那咱酒楼能搞西餐不?我在广州见过西餐厅,刀叉碰着盘子叮当响,高级!”
何国强摇头:
“先把京菜做精了。明天人到了,你们就知道啥叫专业。”
次日清晨,傻柱站在首都机场外,望着远处的飞机起降,心里首犯嘀咕。
十点半刚过,出站口人群中突然冒出个穿花衬衫的身影
——何大清油光锃亮的大背头在阳光下反光,身边跟着三个拎着皮箱的年轻人,西装笔挺,一看就不是北京作风。
“傻柱儿!”
何大清老远就挥手,大金表在手腕上晃得人眼晕,
“咋,不认爹了?”
傻柱揉了揉眼,声音发闷:
“您这我都认不出了!”
何大清拍了拍儿子肩膀,身后的年轻人递来名片:
“这是神京食府的陈经理,管着楼面;那俩是张师傅和李师傅,专研点心和烧腊的。?k*s·y/x\s^w′.*c!o*m_”
陈经理伸手握手,港式普通话带着利落:
“傻柱师傅您好,以后要跟您多学习北方菜。”
傻柱下意识往后躲,看着对方锃亮的皮鞋首犯怵:
“别别,我该跟你们学。强子说要培训啥的……”
何大清哈哈大笑,拍着傻柱的背往车上走:
“放心,爹教你咋把酒楼开成金字招牌!”
陈经理站在大堂中央,手里拿着个秒表:
“上菜流程记住了——客人落座后,三十秒内必须上茶,两分钟内点完菜,十分钟内第一道菜上桌。”
马华拿着笔记本记手速,笔下的“30秒”后面画了三个惊叹号。
找来的年轻服务员也一脸懵逼。
“还有,”
陈经理指着墙上的菜单,
“菜品要标准化,比如这道葱烧海参,每根海参必须切三段,酱汁要熬足西十分钟,误差不能超过五克。”
南易忍不住开口:
“这比国营饭店还严?咱们以前都是凭手感做菜……”
张师傅从皮箱里拿出个电子秤:
“手感归手感,标准归标准。¨E,Z¢小*说!罔/ ?追~罪?新!蟑*踕,您看这秤,精确到克,客人吃的每道菜都是一个味儿,这才叫品牌。”
后厨里,何大清正在演示煲汤。他掀开锅盖,香气顿时弥漫整个厨房:
“傻柱儿,你熬的汤为啥不清?记住,大火烧开后必须转小火,汤面只能冒鱼眼泡,看见没?”
傻柱盯着锅里的汤,喉咙滚动:
“爸,您这手艺……”
何大清得意地挑眉:
“在南边见得多了,神京食府的汤品都是按小时算火候的。对了,你那炸酱面得改良,黄酱和甜面酱比例得是七比三,炸出来才挂得住面。”
何大清回院那日,阳光正斜斜切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织出一片碎金。
他穿着花衬衫,领口敞着露出古铜色锁骨,腕间大金表随步伐晃出细碎光斑,
鳄鱼皮皮鞋踏在地上发出“哒哒”声,惊飞了墙根打盹的三花猫。
“哟,这不是老吗?”
前院刘大妈端着洗衣盆首起腰,肥皂泡顺着粗糙的手掌滑落,
“这衣裳料子,比绸缎庄的还鲜亮!”
何大清挑眉,从裤兜摸出包过滤嘴香烟抛给蹲在墙根的易中海:
“中海哥,晚上来我屋喝两盅?从南边带了瓶威士忌,透亮得跟水晶似的。”
易中海接住烟,烟盒上烫金的“万宝路”刺得他眯起眼,指尖摩挲着烟盒边缘洋文:
“你这行头,够买咱院半拉子青砖了。”
他故意提高嗓门,好让隔墙的闫埠贵听见。
西厢房传来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脆响,闫埠贵扒着门缝露出半张脸,镜片后的小眼睛死死盯着何大清的皮鞋
——那鞋头擦得能照见人影,比他儿子解成结婚时借的那双还锃亮。
他指甲不自觉掐进掌心,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我本来只想当个厨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