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3章 俩儿子回国(2/2)
学玻璃样本泛着淡蓝色光泽。
他身后的导师戴维斯教授正对着电话低语,英语夹杂着俄语词汇。
“中宇,”
戴维斯转身时笑容和蔼,
“把最新的数据发给劳伦斯实验室,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很感兴趣。”
何中宇握着试管的手顿住,他突然想起上周在教授办公室看到的文件
——劳伦斯实验室隶属于加拿大投资,吕乐操作的。
“教授,”他摘下手套,
“我认为这些数据属于学术机密,不应共享给其他机构。”
戴维斯的笑容消失:
“这是学术合作,你应该懂得分享。”
深夜,何中宇收拾好关键参数,塞进贴身的帆布包。
希思罗机场海关,工作人员翻看着他的行李:“先生,你携带的资料需要审查。”
何中宇站在安检处,看着窗外的阴雨,想起何国强临走前说的话:
“无论何时,国家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他掏出外交部的公函:“根据《中英科技合作备忘录》,这些资料属于正常学术交流范畴。”
海关人员皱眉核对文件,最终挥手放行。
何中宇走出机场,深吸一口冷冽的空气,帆布包里的资料仿佛有了温度,那是他要带回祖国的火种。
元旦,京味楼张灯结彩。傻柱在后厨炖着佛跳墙,这道改良版菜品用了山东鲍鱼和东北人参,却只卖88元——这是他给二楼雅间定的最高价格。
“何师傅,外头有人找!”学徒小张跑进来。
傻柱擦着手出去,看见何中华和何中宇站在门口,西装上还沾着北京的雪花。
何中华手里捧着MIT的毕业证书,何中宇的帆布包里装着牛津的研究成果。
“爸呢?”何中华问。
“在二楼陪客人呢。”
傻柱笑着拍他们肩膀,
“走,先吃碗饺子,你们爸一会儿下来。”
二楼雅间里,何国强正与包船王交谈,桌上摆着新推出的“改革开放拼盘”——酱牛肉、烧鹅、咕咾肉,象征着南北融合。
“何老弟,”包船王举起酒杯,“这京味楼,还真不错,比香江大多数餐厅都强。”
收到何国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港商决定来北京看看。
何国强望向窗外,西合院的老槐树裹着红绸,京味楼的霓虹灯与胡同里的灯笼交相辉映。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轧钢厂食堂切菜的自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楼下传来傻柱的吆喝:“上饺子喽!猪肉白菜馅,管够!”
京味楼的股份自己己经全部送给他们,但再往后京味楼可满足不了北京市场。
该在西九城开一家国际化的大酒店了!何国强暗暗想到。
不想错过《四合院:我本来只想当个厨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