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8章 特区施政纲领(1/2)
政治协商会议还将岳天哼唱出来后世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辽东特区的区歌。_k!a!n`s,h_u+a?p.p?.¨n`e?t?
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最重要的是审议通过了《辽东特区基本法》以及《辽东特区施政纲领》两份文件。
《辽东特区基本法》可以说是辽东特区的宪法,这部法律规定辽东特区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岳天对外接受清廷郡王封号,对内不保留爵位封号,在辽东特区内部政治、经济上不享受爵位待遇,辽东特区内部取消爵位制度,根据中国国情,辽东特区分“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实现最后的民主共和制度。这部基本法还规定了辽东特区主权属于人民,实行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监察权、选官权等五权分立。
《辽东特区施政纲领》则是依据《辽东特区基本法》精神制定的具体实施纲领,规定了辽东特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措施:
在政治上,按照后世人民政府模式进行各级政府建设,依据特区基本法精神,制定各项法律,依法施政;并设立各级法院、检察院,成立特区反贪局由人民复兴党中央纪律委员会领导,开展特区反腐工作;在辽东特区废除清朝科举考试制度,改为定期举行公务员考试制度,考试内容改为策论;在特区、府、县、三级设立咨议局,由每年交纳五个特区银元公民税的纳税人选举产生,作为地方立法机构,承担地方立法和监督地方官员的任务;在特区、府、县三级设立考试院,负责公职人员考试、考核以及升任、任免;完善现有的警察制度;在辽东特区废除旗人特权,准许其自谋生计;在辽东特区实行民族平等政策。*5*k?a_n+s¨h¢u~.^c?o^m~
在经济改革上,维护原有的垦殖政策,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地租不得超过总收成的五分之一,严禁高利贷,借款年利息不得高于15%;特区成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及各府商务局,鼓励民办企业,奖励发明创造;推广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修筑铁路,广办邮政。建立国有辽东特区银行,进行财政改革,编制特区预决算,改革财政体系,按照“库平银两七钱二分” (约26.6克)标准铸造辽东特区银元,作为辽东特区法定主币,并铸造铜币等作为辅币。
在文教改革上,设立特区教育总局,负责特区教育,创办辽东大学,改各地书院为新式学堂,建立中小学教育体系;选拔优秀青年才俊,定期向英美派遣公费留学生;废除八股文,提倡白话文,逐步尝试使用简化汉字,学校教育改以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公务员考试改试策论与经济特科,注重实用知识。,比,奇¢中/雯+蛧, ·已¨发/布*醉.新?蟑,节?
在思想传播上,设立译书局翻译西学书籍,允许私人经批准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自由组织学会。
在军事改革上,确立中华人民复兴党对中华人民革命军的领导地位,明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实行官兵平等原则,进一步建设己有的海陆军校制度,实行义务兵役与自愿兵役制度相结合的募兵制度,凡符合条件的男子,必须服一年义务兵役,符合条件但未服义务兵役者需缴纳三十特区银元作为代役金。
在社会文化上,严禁吸食鸦片等毒品;禁止人口买卖;废除女子裹脚的陋习,允许男子剪除辫子留短发;废除父母包办婚姻,提倡一夫一妻,并将在十年之后,施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封建跪拜礼节,改为鞠躬、握手、行礼等;废除“大人”等封建称谓,代之为官职称谓,或者“先生”、“女士”等称谓;允许创办女子学校,方便女子入学就读。
在科学和医疗卫生上,设立特区自然科学院,鼓励开展自然科学研究,设立特区自然科学奖;创办两所特区教授中西医知识的医学院,培养医生,鼓励乡村秀才改学医疗基层知识,成为乡村赤脚医生,逐步在特区、府、县设立三级设立公立医院,建立护士培养制度。
在外交上,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保护一切外商在中国合法权益,允许外国资本特区政府批准之后,在辽东特区兴办工厂。
辽东特区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辽东特区基本法》以及《辽东特区施政纲领》,随后在一八九五年八月二十三在人民复兴党机关报《兴华日报》,全文刊发,并将于九月一日辽东特区成立大典之后,开始正式实施。
《辽东特区施政纲领》的公布又一次引起了清廷统治区巨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老百姓,无不被震惊到。不一样的是清廷统治阶段对这样政策是恐惧,而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临近辽东特区的佃农、贫农,几乎成群结队地涌向辽东特区,使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地主的地因为没有佃农,大量的抛荒。这种情况迅速引起当地地方官员的警觉,但是由于山东、河北流民数量太大,又大多携带武器,五六百人一股,使得地方官员不敢拦阻,生怕惹出民变。至于福建、粤东潮汕地区则是首接乘坐闽籍商船开往辽东复州港,由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南洋水师也舰艇不足,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甲午风云之远东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