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章 、元夕(1/2)
好书推荐:
第57章、元夕
年下官员家眷走动频繁,不出几日,满朝文武都听说了这件趣闻,引以为茶余饭后的玩笑话,说的好不热闹。.t?a-k/a`n*s*h?u~.?c′o.m′周绍北勤王有功,圣眷正隆,皇帝不过一笑置之,将奏疏留中,并未下旨申斥。周藜的七个兄长却被父亲拎到前院去骂。他们凡事都挡在周藜前面,就像小的时候周藜被缠足,哥哥们站成一排,铜墙铁壁般将她藏在身后,谁也碰不得她一根汗毛。骂着骂着,周将军自己都乐了:“给赵祺缠足,亏你们想的出来。”周子昂其实并未参与,只能算知情不报而已,此刻见父亲笑了,壮着胆子说:“赵祺配不上阿藜。”周绍北擡手敲了幼子的脑袋一下,笑骂:“配不配得上且另说,你们如今凶名在外,以后谁还敢娶阿藜?”周子昂捂着脑袋笑道:“必有那心怀坦荡之人,是不畏魑魅魍魉的。”一句话,不慎将哥哥们都骂在了里头。周绍北一脸自求多福的哂笑,打了帘子离开。周子昂却被哥哥们一顿狠削。你小子又皮痒了,说谁是魑魅魍魉?!……正月十五,上元节卯时正,正启三十四年的第一次廷议在御前召开。俗话说“正月十五雪打灯”,天上果真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不见日月。各处殿宇的红灯笼却是次第点亮了,灯火漂浮在黑暗黎明的半空中,各宫的宫人来来去去各司其职,光影浮动,人影幢幢。廷议是决定朝中大事的最终方式,议的还是年前内阁开出的多项票拟,与会的是内阁学士和六部九卿,廷议最终的结果,连皇帝本人也不能推翻,如果皇帝硬要改变朝臣的决定,六科御史可使用封驳之权,驳回圣旨。国朝建国百三十年,皇权早已被士大夫锁进了牢笼,再也不复开国之初的至高无上。殿内尽是绯袍高官,当然也有例外,林长济等几位翰林官员,穿着七品服色随侍在旁,他们的工作是做记录和草拟旨意等等。·x`i¨a?o*s¨h,u.o¢y+e¢.~c-o-www.除了内阁票拟的内容,还推举了京城三大营统帅、副将的备选名单,节后通过廷推确定。三大营统帅是挂职,多半由英国公这样德高望重的勋贵担任,三位副将才是真正的统兵之人,也无非在周绍北等几位勤王有功的将领中产生。简单来说,周绍北又要升官了,甚至有可能常驻京城,在武官之中几乎已算登峰造极。科道言官仍想拿他“纵子行凶”之事做文章,赵祺虽没留下什么伤痕,但当街羞辱也算欺人太甚了。赵侍郎毕竟还是要脸的,上书弹劾只是一时愤怒,时候想想,且不说儿子被人在大街上缠足这种事,大肆宣扬只会自取其辱,单说以周绍北今时今日炙手可热的地位,跟他过不去,那就是在跟天子过不去。食君之禄,他怎么能跟天子过不去呢?于是他慷慨摆手,小辈之间的玩闹罢了,不必当真,不必当真。……朝堂中的暗流涌动,不会影响到少年人的兴致。上元节与除夕正旦又有很大区别,正旦时合家团聚,子女须在家陪伴父母,承欢膝下;而上元节时,年轻人可以走出去,尽情的游玩。且今夜一过,新年佳节就算过完了,各人要忙各人的事情,再也没有时间悠游自在的游玩。棋盘巷的林家,长安认真的梳洗打扮,换上一身素色邓绢直裰,腰系天青色丝绦,头戴乌纱的平定四方巾。出现在家人们面前时,倒让人不禁呆了一呆。“这身衣裳怎么样?”长安问。众人端详他,不知是在国子监里泡久了,还是靠着衣装打扮,竟真有些温文尔雅的少年公子派头。“还不错……”林砚莫名的松出一口气:“终于像个人了。”“什么叫像个人啊,我本来就是个人。”林长安翻了个白眼。当然了,像不像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据知情人士(周子昂)透露,他们兄妹几个今日也要去灯市口赏灯。^x¢7.0!0+t¢x?t′.,c-o`m′万一偶遇呢,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不是?林长世爬上高高的梯子,亲手将四盏做工精致的红金鱼灯笼挂上屋檐,然后一家人分坐两辆马车,一起去东华门的灯市口大街赏社火花灯。照例,民间的灯火比宫里晚一天,天色将暗的时候,六街三室,竞放花灯,比起宫里的庄重沉寂,又是另一番光景。华灯初上,笙歌聒耳。店铺酒肆纷纷挂出彩灯,夺目绚烂,争奇斗艳,有纱灯、纸灯、麦稭灯、走马灯、五色明角灯……白天喧闹的市场霎时成为一条灯火通明的灯街。也有鼓乐和杂戏表演,舞龙舞狮,高跷旱船,谓之社火。整条大街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群摩肩接踵,长济紧紧牵着林砚,长世和青筠远远缀在后头,两人合计着,到了明年这时候,就能带小琛姐儿出来玩儿了。长安的目光四处梭巡,显然心思并不在灯会上。林砚看出他的异样:“三叔约了人?”长安的脸腾的就红了:“哪有啊……没有!”林长安从小二皮脸,几人还从未见他面红耳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