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4章 谈判(2/2)
薪休假回乡务农,淡季再回厂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工厂运转,又不耽误农时。"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这种"亦工亦农"的模式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
"这...这符合政策吗?"张科长迟疑地看向李副主任。
李副主任沉思片刻,突然拍桌:"好!特区就是要敢为人先。这个方案我原则上同意,但需要报上级备案。"
谈判接近尾声时,李副主任提出了最敏感的问题:"关于利润汇出..."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外汇管制是当时最严格的政策红线之一。
何雨柱沉稳地回答:"我们完全遵守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这是汇峰银行的资金担保函。"他取出一份盖着钢印的文件,"每年汇出利润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
娄晓娥补充道:"科联电子需要进口部分原材料,希望能保留30%的外汇收入用于采购。"
"这超出标准了。"老陈立即反对,"按规定最多15%。"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窗外,夕阳将工地的塔吊染成金色,工人们陆续收工的身影在窗前闪过。
何雨柱突然提议:"如果我们在特区设立研发中心,把核心技术放在深圳呢?这样可以减少原材料进口需求。"
李副主任眼睛一亮:"具体说说?"
"科联电子计划将高科技研发部门迁到深圳,"何雨柱详细解释,"这需要引进外国专家,但长远看能实现技术本地化。"
经过反复拉锯,最终达成妥协:外汇留存比例提高到25%,但必须确保三年内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30%以上。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会议室时,谈判终于落下帷幕。秘书拿来崭新的合同文本,钢笔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签字过程中,何雨柱注意到李副主任的钢笔己经没水了,张科长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和条款。娄晓娥的右手微微发抖,三天来的紧张谈判让她精疲力尽。
"合作愉快!"李副主任起身握手时,突然压低声音,"说实话,你们是我见过最难缠的港商。"
何雨柱笑着回应:"因为我们是真心要来特区长期发展的。"
走出大楼时,夜幕己经降临。远处的工地上,探照灯将新平整的土地照得如同白昼。娄晓娥长舒一口气:"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要招工、建厂、培训..."
"是啊,"何雨柱望着灯火通明的工地,"但有了这个开头,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李副主任站在窗前,目送两人离去的背影,手中紧握着那份墨迹未干的合同。这份合同不仅仅是一笔投资协议的签署,更是特区建设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未完待续)
不想错过《四合院:开局找何大清要房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