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西山购地(1/2)
接下来几日,周涛与林靖二人,俨然成了京城勋贵官员眼中的两尊“瘟神”。\三^叶-屋, ~最^新-章·节!更+新?快,
凡他们二人登门“拜访”之处,无不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襄城伯李国桢府。这位李伯爷掌着京营的部分差事,平日里耀武扬威,此刻见了周涛身后的林靖,那身锦衣卫千户的无形煞气便让他先矮了三分。
“周公子,林千户,不知二位大驾光临,有何贵干?”李国桢强作镇定,皮笑肉不笑。
周涛依旧是那副春风和煦的模样:“李伯爷客气。听闻伯爷治军有方,京营军容鼎盛,小子佩服。只是近日城外灾民甚众,小子想着,伯爷身为朝廷柱石,想必也愿为圣上分忧,略尽绵薄之力?”
李国桢眼皮一跳,果然是来要钱的!他刚要开口哭穷,周涛却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小子还听说,京营每年的军械采买、粮草支应,数目颇为可观。这账目嘛,若是仔细查验起来,万一哪笔款项对不上,或是哪批军械以次充好,又或者哪处库房的存粮少了那么几百几千石……林表兄,你说这算不算贻误军机,动摇国本啊?”
林靖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瞥了李国桢一眼,手却不自觉地按了按腰间的佩刀。
李国桢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脑门上瞬间见了汗。
京营的烂账,他自己心里最清楚,真要查起来,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当即腿肚子一软,声音都带了颤:
“周公子说笑了,说笑了。为国分忧,为国分忧是应当的!老夫…老夫愿捐…捐三万两!”
周涛摇了摇头:“李伯爷,您这京营的油水,怕是不止这个数吧?您府上那几房新纳的美妾,听说个个身价不菲。·5′2\0?k_s-w?._c!o.m^
五万两,不能再少了。您也知道,我这表兄的耐心,可不怎么好。”
李国桢脸都绿了,哆哆嗦嗦地从牙缝里挤出:
“好,五…五万两!老夫捐!”
兵部尚书张缙彦府。张尚书自诩老谋深算,见周涛上门,便想打个太极。
“周公子年轻有为,忧国忧民,老夫佩服。只是这捐输一事,老夫身为兵部堂官,两袖清风,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张缙彦捋着胡须,一脸的道貌岸然。
周涛笑道:“张尚书说笑了。谁不知道兵部乃是天下官员晋升的要道?多少地方武将为了一个好位置,削尖了脑袋想往京里钻,想往尚书大人门下送些‘程仪’、‘炭敬’。小子前几日还听说,江南某总兵为了调任京营,可是备下了一份厚礼,据说光是上等玉器就有十几件,也不知送到了哪位大人府上?”
张缙彦脸色微变,心中暗骂这小子消息怎地如此灵通。
周涛继续道:“兵部武库司,每年采办军械火器,那可都是真金白银。若是有人胆大包天,虚报冒领,或者与军火贩子勾结,将劣质军械充作良品,那可是通敌卖国的大罪。张尚书,您说是不是?”
张缙彦额角青筋跳了跳,冷汗已经浸湿了朝服内衬。他深知周涛所言并非空穴来风,这些事若被捅出去,他这尚书帽子非丢不可,甚至可能人头落地。
“周公子,老夫…老夫愿捐五万两,以助灾民!”张缙彦咬牙道。
周涛却像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听说张尚书府上的马桶都是镶金的?啧啧,这得多少银子?小子也不多要,八万两,尚书大人想必拿得出来。`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不然,改日我表兄带着东厂的人来帮您清点家产,怕就不止这个数了。”
张缙彦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周涛“你你你”了半天,最终还是颓然坐下,颤声应道:“八…八万两!老夫认了!”
其他一些平日里名声不佳,或是与周奎有些龌龊的官员,也被周涛和林靖挨个“喝茶”,无不乖乖“慷慨解囊”,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短短几日,周涛竟从这些京城权贵手中,硬生生“募捐”到了足足七十多万两白银!还不算那些古董字画、田契地契。
看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银票和一沓沓画押的字据,林靖也忍不住咂舌:
“表弟,你这手段,简直是…是雁过拔毛,不,是直接从他们身上活剐肉啊!我锦衣卫抄家,都没你这么利索。”
周涛眼中光芒闪动:
“刮肉?不,这是让他们把平日里吞进去的民脂民膏,再原封不动地吐出来!这些钱,本就该属于百姓,属于大明!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他心中清楚,这笔钱只是一个开始。京城西山那沉睡的煤矿,才是真正能为大明带来无限可能的宝藏。而这数十万两银子,将是他启动西山计划的第一笔,也是最关键的启动资金。
“是时候…让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重新校准航向,扬帆起航了!”周涛望着窗外,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野心。
怀揣着这笔沉甸甸的“善款”,周涛马不停蹄,目标直指京城西郊的宛平县衙。
宛平县衙内,知县钱明远正捧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薪火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