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1986:靠一碗面,我成了首富 > 第38 章 回村过年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 章 回村过年(2/2)

目录
好书推荐:

后整个人都像是被抽掉了魂,又像是重新注入了别的东西。

他没脸再出现在李阳面前,也没脸去求任何族人。

沉默了几天后,他自己找到了镇里的建筑队,跟着去了城里的工地。

搬砖,扛水泥,和泥沙……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他咬着牙干了下来。

虽然每天累得像条死狗,浑身酸痛,但那双过去总是飘忽不定、透着贼光的眼睛里,少了许多浮躁,多了几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淀和踏实。

张翠花也不敢再像从前那般在村里指手画脚,耀武扬威了。

她只是偶尔看着自家男人李建业那日益阴沉的脸色,和鬓角新增的白发,躲在屋里偷偷抹眼泪,嘴里反复念叨着“作孽啊”。

李建民和赵小梅两口子的小店虽然规模不大,但生意一首很稳定。

收入虽比不上李明和李伟他们,却也比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强了不知多少倍,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许多。

要说最高兴的,还得是李阳的父母和两个妹妹。

李兰这丫头争气,本就聪慧,到了城里,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成绩更是突飞猛进,稳居班级前三。

班主任几次找李阳父母谈话,都说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明年考上市一中,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李红也彻底融入了城市生活,性格开朗了不少。

她穿着李阳给她买的新衣服,扎着漂亮的辫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叽叽喳喳地跟母亲和姐姐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眼睛亮晶晶的。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

宜城那些老字号的传统面馆,尤其是那家自诩“百年捞面”的李记面馆,日子是越来越难熬了。

老板李德顺,那个留着山羊胡的精明老头,如今常常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店堂里。

听着街对面“食为天”传来的鼎沸人声和诱人香气,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比自家用了几十年的锅底还要黑。

他不是没想过办法。

降价促销?人家“食为天”根本不跟你玩价格战,品质摆在那里,不怕你不来。

搞活动送东西?收效甚微,顾客吃的是味道,不是那点小恩小惠。

至于那些上不得台面的阴损招数……他试过一次,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还差点惹上大麻烦。

那位曾经提携过他的关系户,亲自打电话过来警告,语气严厉,让他好自为之,规矩竞争,别再动歪心思,否则谁也保不住他。

李德顺彻底没了脾气。

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客流一天比一天少,老主顾一个个流失,他那块引以为傲“百年”金字招牌,在“食为天”摧枯拉朽般的攻势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

宜城其他几家有点名气的老面馆,如今也都门庭冷落,一片萧条景象。

期间也冒出过几家模仿“食为天”的跟风者,打着类似的旗号,卖着类似的面条。

但没有那神秘泉水的加持,终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

食客的嘴是刁钻的,吃过正宗的“食为天”,谁还会去吃那些劣质的仿冒品?

而“食为天”的加盟店,却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宜城的各个城区、街道、甚至一些大型厂矿附近,迅速扎根、开花。

一些头脑灵活、胆子更大的加盟商,己经不再满足于宜城本地市场,开始悄悄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县城,试探着向外扩张。

“食为天”现象,终于引起了官方媒体的注意。

宜城日报,在本地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用副版近半个版面,刊登了一篇深度报道。

标题醒目——《一碗面带来的经济奇迹:记本土餐饮品牌“食为天”的崛起之路》。

报道详细讲述了李阳,这个来自青山村的年轻人,如何凭借一碗面,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白手起家,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还带动了一批人致富,为宜城的餐饮市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紧接着,市电视台也闻风而动,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

记者深入“食为天”的总店、料包厂、以及几家有代表性的加盟店进行采访。

镜头前的李阳,年轻,沉稳,目光坚定,侃侃而谈。

他没有过多渲染创业的艰辛,而是重点介绍了“食为天”的经营理念、对品质的坚持,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划。

节目播出后,反响空前。

李阳,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宜城的大街小巷。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面馆老板。

他成了这个变革时代里,一个凭借智慧、勇气和汗水,抓住机遇,改变命运的鲜活样本。

他成了无数还在底层挣扎、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眼中,一个值得学习和崇拜的偶像。

转眼,己是腊月二十九。

一辆大客车缓缓停在食为天总店门口。

不想错过《1986:靠一碗面,我成了首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