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0章 船坞完工(1/2)
智能中枢搭载第三代光量子超算核心,配合「影武者」战术 AI 系统构建中控智脑。+山′叶_屋+ ·首,发,
在战场数据处理方面展现了非常突出的运算效率,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复杂任务解析。
舰体周身环绕的全频探测阵列雷达,探测范围达 100 万公里。
配合全域感知模块,实现全舰无人化智能操控,确保航行、作战等任务精准执行。
武器系统的配置同样不容小觑,舰首搭载的主炮——双联装粒子光束炮!
单发口径 800 毫米,在太空中,常规射程可达 50 万公里。
双发联动时,通过融合聚焦技术,有效射程突破至 80 万公里,打击威力实现 200% 的跨越式提升。
舰体双侧舷对称配置西门 800 毫米口径高能脉冲激光副炮。
经过技术迭代,充能效率得到显著优化,较初代型号提升50%以上,有效射程达到 80 万公里。
舰体还搭载了 12 座 300 毫米电磁轨道速射炮,在中距离作战场景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赤鲨号设有近防激光矩阵,由120 门小口径高能脉冲激光炮构筑的近防系统。
凭借精密的火控网络,可对十万公里内的高速来袭目标实施毫秒级响应拦截,理论拦截成功率高达 99.7%。
还拥有星际导弹智能集群技术,分布舰体各处的 36 座模块化导弹舱,内置智能弹药分配系统。-m¢a-n′k?a.n?s?h-u^.`c/o,m′
单次齐射可倾泻 144 枚涵盖动能穿甲、电磁干扰、等离子爆破等多种类型的星际导弹。
额外加装浮游作战单元,配备 了4 座蜂巢弹射舱,可快速部署 100 台浮游 - 1 型无人机。
这些浮游 - 1 型无人机作为具备自主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的智能化作战单元。
可通过组网协同构建起具备独立作战效能的三维立体攻防体系。
当协同增幅系统激活后,100 台浮游 - 1 型无人机将快速完成组网。
构建起独立的全频力场护盾的能量防护体系。
在此过程中,力场护盾的强度与覆盖范围将实现显著提升,增幅可达 300%。
同时,无人机搭载的粒子光束炮通过能量协同聚焦优化,其输出威力也将提升100%。
值得一提的是,赤鲨号搭载的量子通讯阵列,在理论上可实现千万公里级别的稳定通讯传输。
考虑到赤鲨号首艘战舰将用于沈渊乘坐用途的战舰,特别增设驾驶指挥舱。
配备了独立的惯性阻尼防护系统和电磁悬浮防震系统。
该模块属于定制化功能,后续量产型号将予以移除,以便最大化拓展舰船空间利用率。!微¢趣′暁!说^ ·勉,肺+阅·毒?
然而,目前蓝星上的基地并不具备建造赤鲨号的能力。
沈渊的指尖反复转动着全息投影中的赤鲨号建造方案,沉吟片刻后。
认真地分析道:"星海,根据这半年月球基地建设进度报告显示。
当前外层防护体系与主体框架结构己通过阶段性验收,项目正处于分区功能规划的关键节点。
你调整一下原施工序列,优先启动船坞区域的施工建设,这更有利于 ' 赤鲨号 ' 的建造推进。
毕竟作为深空探索战略的关键一环,这个项目对未来太阳系开发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应当尽快将其纳入执行计划,以加速发展进程。"
星海马上回答:“好的,沈渊!我现在就把月球基地的建设计划改一下,优先建设船坞。
按照现在的施工进度,大概 15 天就能把船坞建好并交付使用。”
听到星海的回复,沈渊盯着赤鲨号的 3D全息投影,眼睛都亮起来了。
他知道,赤鲨号很快就能投入到建造行列,到时,赤鲨号就能驰骋在浩瀚的宇宙中。
沈渊握紧拳头,难掩内心激动,嘴角不自觉上扬:“15 天!
我己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赤鲨号动工的样子了!”
沈渊一边憧憬着,一边随口问道:“星海,等船坞建好,造完赤鲨号大概得花多长时间?”
“沈渊,按现有技术设备和资源配置计算,赤鲨号首舰的建造周期预计在 30 天左右。
等到月球基地全面落成,后续量产型号的建造效率将提升 300%以上。”
星海经过精密测算,将建造效率的初步评估结果反馈给沈渊。
“这么说,还得等 45 天才能登上赤鲨号啊。” 沈渊低声念叨着,他的目光在全息投影上久久停留。
心里首犯嘀咕:“这 45 天可真是漫长啊,算了,还是接着研究技术吧。”
接下来的日子,沈渊每天都关注着月球基地船坞的建设进度。
他时不时就会通过全息投影查看施工现场。
看着忙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深山建基地,女友是游戏大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