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6章 南京之旅(上)(1/2)
警车驶离市局大门时,王奕降下车窗让风灌进来。¨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初秋的风卷着梧桐叶的碎影掠过脸颊,她偏头看副驾驶座上正低头翻地图的周诗雨,对方耳后碎发被风掀起,露出一小片白皙的皮肤。
“费局真放你一个月假?”周诗雨指尖划过地图上南京的位置,尾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轻颤。三天前在警局联谊会的喧闹里,王奕攥着她的手腕穿过人群,说要带她去一个地方。彼时周诗雨刚结束巡演,正对着满桌的行程表发愁,以为只是随口一提的玩笑。
王奕打方向盘避开横穿马路的行人,唇角勾出浅弧:“她签假条时说,再不让我休年假,物证科的福尔马林都要过期了。”后视镜里,市局大楼的轮廓逐渐缩小,王奕忽然握住周诗雨放在膝头的手——那只常年握着麦克风、指尖带着薄茧的手,此刻正微微发凉。
车过长江大桥时,周诗雨忽然指着窗外惊呼。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枯叶向东奔流,远处货轮的鸣笛声穿破云层,王奕放慢车速,看她举着手机对着江面拍照,发丝被风揉得凌乱。“去年在南京开演唱会,后台能看到江景,”周诗雨转头时眼里盛着细碎的光,“但那时总觉得隔着层玻璃,不真切。”
王奕想起她在卷宗里见过的南京老照片。1937年的江水该是赤红的,漂着断裂的木船与撕碎的旗帜。法医室的灯光下,那些泛黄的影像曾让她彻夜难眠——胫骨上重叠的弹孔,颅骨凹陷处的钝器痕迹,还有孩童指骨上未褪尽的环状伤痕。微趣小税徃 追醉鑫漳劫
“除了陪我,”王奕的声音低了些,“上海大学邀我去做场讲座,关于战时法医鉴定技术。”她从储物格里翻出个牛皮笔记本递给周诗雨,封面印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藏资料”的字样,“有些数据需要实地核对。”
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剪报,1946年的《申报》上刊登着法医团队的合影。前排左三的老者戴着圆框眼镜,胸前别着“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徽章,正是王奕的师祖。周诗雨指尖抚过照片里模糊的面孔,忽然想起王奕曾在采访里说,她选择法医专业,是因为祖父留下的一箱子验尸报告。
暮色漫进车厢时,车已驶入南京老城区。青石板路两侧的梧桐树搭起绿色穹顶,斑驳的树影在车窗上流动。王奕停在一家挂着“老门东”木牌的客栈前,周诗雨刚推开车门,就被巷口飘来的桂花糖芋苗香气勾住脚步。
“先去放下行李。”王奕拎着行李箱往客栈走,却被周诗雨拉住衣角。她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去,巷尾的糖画摊前围着几个孩子,老师傅正握着铜勺在青石板上勾勒龙的轮廓,金黄的糖浆在暮色里泛着琥珀光。
“等回来再买。”王奕无奈地笑,却还是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周诗雨盯着糖画的眼神,像极了她在纪录片里见过的,战乱年代里盯着面包房橱窗的孩童。
客栈是座两层小楼,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推开二楼房间的窗,能看见远处明城墙的垛口在暮色里起伏。周诗雨趴在窗台上数城墙上的灯笼,王奕整理行李时,从背包里翻出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三枚锈迹斑斑的弹壳,是上周从郊区工地的尸骨旁收集的。
“明天去纪念馆?”周诗雨转过身时,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她看见王奕正用软布擦拭弹壳,指尖在锈蚀的凹痕处反复摩挲。
“先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王奕把弹壳放进防潮盒,“师祖当年在那里设立过临时法医站。”她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泛黄的信纸上是用毛笔写的记录:“12月17日,收殓女尸37具,其中11具怀有身孕,胎儿颅骨均见钝器损伤……”
周诗雨忽然捂住嘴转身看向窗外。远处传来评弹艺人的三弦声,咿咿呀呀的调子混着晚风飘进来,落在王奕摊开的卷宗上。她记得王奕曾说,最残忍的伤口往往不在体表——那些孕妇子宫里的微型骨折,是比任何文字都更锋利的证词。
夜深时,王奕被身边的动静惊醒。周诗雨正坐在床沿翻她的笔记本,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苍白的脸。“睡不着?”王奕坐起身,看见她停在某张素描图上——那是幅胎儿骨骼的示意图,股骨中段有明显的锐器切割痕迹。
“这是……”周诗雨的声音发颤。
“1938年在安全区发现的,”王奕拿过笔记本合上,“母亲被刺27刀,胎儿是被生生剖出来的。”她伸手想关掉台灯,却被周诗雨抓住手腕按在书页上。
“让我看。”周诗雨的指尖冰凉,眼神却异常坚定,“你总说要直面黑暗,我也想看看。”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王奕逐页讲解那些伤痕的成因——颅骨上的放射状骨折是钝器垂直打击造成的,肋骨的重叠性断裂显示受害者曾被反复踩踏,还有孩童掌骨上的绳索勒痕,说明他们死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爱与救赎柯南与灰原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