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14B模型(2/3)
的自然语言理解、生成、逻辑推理和初步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很高兴为您服务。
速度飞快,回答也更像样,信息量更大。黎阳满意地点头,接着输入:
帮我写段散文,关于‘夏夜江边散步’,要有蝉鸣、晚风和思考人生的感觉,三百字左右。
这次,模型“想”了几秒钟,然后文字流畅地蹦了出来:
江城的夏夜,没了白天的热气,剩下湿润的空气和黑沉沉的夜色。顺着江边公园步道慢慢走,晚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吹动额前的头发,好像也吹跑了心里的烦躁。远处高楼灯火亮得像星星掉进了江里,近处草丛里,蝉叫个没完,一声接一声,好像在跟这短暂的夏天较劲。江水在月光下闪着光,不声不响地流着,就像永远不变的时间。!暁*税¢宅. ′已,发*布.嶵?新?蟑¨結?我停下来,靠着栏杆,看着这安静又深邃的夜。白天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未来的计划、眼前的难处,这时候好像都远了。人生,是不是也像这江水,不管拐多少弯,最后都得流进叫‘命运’的大海里?也许,重点不是最后到哪儿,而是路上看见的风景,还有走路时的心情……
黎阳仔细看了看。比7B模型写的那些干巴巴、套模板的东西,14B这文笔明显顺溜多了,也更有味道,逻辑也清楚。虽然还算不上什么惊艳的大作,但拿来当写作助手,己经相当可以了。
接下来,是黎阳最期待的——看图能力。14B模型,是蓝鲸AI系列里第一个正式支持多模态的版本。
他想了下,掏出手机对着窗外拍了张夜景——有远处的江面、对岸的灯火,还有近处居民楼的窗户,然后把照片传到服务器。
[图片文件:night_view.jpg] 分析这张图。
模型处理了几秒,给出回复:
这是一张夜景照片。能看到水面(可能是江或湖),水面反射着对岸建筑的灯光。对岸有很多高楼,灯火通明,看起来是个繁华的城市。照片前面或旁边好像有些矮点的居民楼,有些窗户亮着灯。整张图色调偏暗,光线主要是人造光。
“嗯,大概的东西都认出来了。”黎阳评价道。接着,他问了些更细的或者需要动点脑子的问题。
图里大概有多少扇窗户亮着灯?
模型回应:
图片分辨率和角度问题,没法精确数清所有亮灯窗户。前景居民楼里大概能看到5到8扇亮灯窗户。对岸高楼太远,灯又密,数不清。
能看出这是哪个城市吗?
模型回应:
信息不够,判断不了具体城市。很多大城市都有高楼和江(或湖)的夜景。
这图表达了啥感觉或气氛?
模型回应:
这照片可能表达一种又安静、又繁华、又有点孤单的复杂感觉。亮闪闪的灯火代表城市活力,但大片的夜空和水面又让人觉得安静甚至有点空。不同人看了,可能感觉不一样,比如向往城市生活、喜欢夜晚的安静,或者身在闹市里的一点点疏离感。
黎阳摸了摸下巴。测试结果跟他预想的差不多:能认出图里主要是个啥玩意、啥场景,也能根据图里的东西做点很简单的计数或判断属性。对于抽象点的气氛、感情解读,它能给些基于常识和模式匹配的、比较“标准”的答案。
但是,它理解不了更深的意思、复杂的关系或藏着的信息。比如,它看不出拍照的人啥心情,认不出特定的地标建筑,更别说图片背后的文化或历史了。细节也抓得不够准,容易被光线、遮挡啥的干扰。
“能看懂‘是啥’,但离理解‘为啥’和‘咋样’还差得远。”黎阳心里总结,“不过,这己经是一大步了。起码,能试试搞些图文结合的应用了,比如看图说话、商品识别、简单的图片内容审核……”
接着,黎阳又测了14B的代码能力。他丢给模型一个自己以前写的Python脚本,里面故意埋了几个逻辑坑和能优化的地方。
分析这段代码,找找有啥问题,给点优化建议。
这次,14B模型展现出远超7B的实力。它不光飞快指出了几处明显的逻辑错误,还对算法效率提了改进方案,甚至对代码风格和可读性也提了点建议。给出的代码示例也更简洁、高效。
“可以啊!”黎阳眼睛放光,“有这水平的代码助手,团队开发效率能提一大截!陈东要是知道有这‘神器’……”他笑了笑,暂时把分享的念头压下去。蓝鲸AI这事,自然不会让任何人知道。
测完核心能力,黎阳开始看性能消耗。他跑了几个简单的压力测试脚本,模拟很多人同时访问14B模型。
很快,服务器的各项监控指标又一次飙升。分给14B模型的两块M40显卡利用率长时间顶在90%以上,CPU占用率也一首很高,内存更是快要摸到分配上限的边儿了。
黎阳盯着响应延迟的变化。当同时访问的用户数增加到三百左右,模型响应速度开始肉眼可见地变慢。等到快五百人时,有些请求甚至开始超时。
“果然……”黎阳心里有数了。14B模型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大一新生,估值百亿很合理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