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迟疑的药方(1/2)
扬州府高邮水驿,距离应天尚有三百里水路。,墈`书,君/ !首¨发*
太子的船队在此暂时停靠,岸边驿站内外,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午后,驿道上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滚滚之声。
太医院院正刘芬,带着十五名精心挑选的太医,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原本至少六日的路程,他们硬生生压缩到了三天。
“快!快上船!”刘芬顾不得喘口气,抹了把额头的汗,当先朝着太子座舱奔去。
船舱内,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随行的张太医正守在榻边,见刘芬等人进来,如同见到救星:“刘院正,诸位同僚,你们可算来了!”
刘芬几步上前,目光落在榻上。
太子朱标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嘴唇干裂,呼吸微弱而急促,额头上覆着湿布,却依然能感受到那惊人的热度。
“殿下这几日高烧不退,时而呓语,时而昏沉。”张太医声音低沉,“下官用尽了法子,也只能勉强护住殿下的心脉,但这烧,就是退不下去啊!”
刘芬面色凝重,立刻上前,仔细诊脉。
片刻后,他松开手,眉头紧锁。
其余太医也轮流上前诊视,个个神情严肃。
太医戴思恭,诊脉时间最长,神情也最为专注。
待他诊完,起身退到一旁,眼中若有所思。
刘芬将众人召集到外舱,低声问道:“诸位,都说说看法吧。”
几位年长的太医先开了口,分析无外乎是风寒入里,寒邪化热,或是惊惧伤神,气血逆乱之类,言语间都透着谨慎,谁也不敢把话说死。
“下官以为,殿下此症,乃寒邪深陷,郁而化热,兼有水湿内停,正气虚弱之象。!微¨趣.晓\说_蛧^ ′吾*错/内′容·”戴思恭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脉象沉迟细弱中,又夹杂数急,舌苔白腻罩黄,正是外寒内热,虚实夹杂的危候。”
刘芬看了他一眼:“戴太医,你有何良策?”
“依下官之见,”戴思恭拱手道,“当以扶正祛邪,温阳散寒,兼清郁热为法。下官斗胆,拟一方剂,或可一试。”
他取过纸笔,迅速写下一个药方:“此乃改良麻黄附子细辛汤。以麻黄开表散寒,附子温肾助阳,细辛搜剔阴寒。
虑及殿下内有郁热,故加黄芩以清里热;又恐寒邪伤津,热势耗气,故加人参、麦冬益气养阴;甘草调和诸药,兼以解毒。”
他正要细说加减之法,刘芬却打断了他:“附子?细辛?戴思恭,你可知这两味药性之猛烈?太子殿下千金之躯,万一用之不当”
“院正大人,”戴思恭急切道,“正因殿下病势沉重,才需用峻药以挽危局!附子虽猛,能回阳救逆;细辛虽窜,能散少阴沉寒!下官曾以此方救治过数例类似险症,颇有心得!
只要剂量精准,配伍得当,定能奏效!还可辅以针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宣通经气,内外同治!”
“针刺?”另一位老太医连连摇头,“不可,万万不可!殿下身体,岂能轻易动针?稍有差池,谁担待得起?”
“是啊,刘院正,戴太医此法过于凶险,还是稳妥些好。”
“不如先用些平和之剂,慢慢调理”
舱内一时议论纷纷,大多倾向于保守。
戴思恭看着这些同僚,只觉得一股郁气堵在胸口。稳妥?殿下的病情拖得起吗?这哪里是稳妥,分明是怕担责任!
刘芬沉吟半晌,最终一摆手:“戴太医的方子,太过冒险。~幻.想/姬+ ?勉_废`岳+黩`太子殿下的病情,不容有失。还是先以固本培元、清热解毒的平和药剂为主。
待回到应天,再从长计议。”
他看向戴思恭:“针刺之法,绝不可用。饮食上,就按戴太医说的,清淡流质,忌口辛辣油腻,这个是对的。”
“院正!”戴思恭还想再争。
“不必多言!”刘芬脸色一沉,“此事就这么定了!我等身为御医,首要之务是确保万无一失!立刻去准备药材,精心熬制!”
戴思恭看着刘芬和一众附和的太医,张了张嘴,最终只能将满腔的话语咽了回去。
他知道,再说无益。这些人想的不是如何尽快治好太子,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他无力地退到一旁,心中一片冰凉。这哪里是救人,分明是在拖延!太子殿下的最佳救治时机,恐怕就要在这一片“稳妥”声中,悄然流逝了。
最终,太医们商议出的结果,便是继续使用温和的汤药维持,一路小心护送,尽快返回应天。
船队再次起航,朝着应天的方向驶去。
五日之后,船队终于抵达龙江驿。
岸上早有备好的马车,太子朱标被小心翼翼地抬进马车。
一路护送到皇城,再用软轿送入东宫暖阁内,昔日温文尔雅的储君,此刻面如金纸,气息微弱。
朱元璋跟着轿子一起冲进东宫,看到儿子这副模样,这位铁血皇帝的身躯竟也控制不住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是太孙朱允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