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章 乱象(一)(1/2)
乾清宫的召见,并未在朱允熥心中掀起太多波澜。\t*i^a\n*l,a,i.s,k/.?c.o?m¢
朱元璋的试探、敲打,甚至那最后带着杀气的决定,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回到清宁宫。
他让福安把刘喜叫来。
刘喜很快赶到。
屏退左右,殿内只留下福安。
“刘喜。”朱允熥的声音不高。
“奴婢在。”刘喜躬身应道。
“传话给二舅常升。”
朱允熥吩咐道:“让他叫舅老爷蓝玉,继续上书请辞。”
“态度要诚恳,理由要充分。”
“就说太子新丧,他身为外戚,理当避嫌,不宜再掌兵权。”
刘喜一愣。
继续请辞?
这不是把兵权往外推吗?
但他不敢问,只低头应下:“奴婢明白。”
“另外,这几日举荐储君的奏疏会很多。”
朱允熥走到窗边,望着巍峨的宫墙,目光幽深。
“告诉二舅,让他上一道奏疏,举荐我。”
“是。”刘喜应道。
这个他能理解,理所当然。
“至于其他的淮西勋贵,”朱允熥转过身,眼神平静无波,“让他们也上奏疏。”
“一部分,举荐二哥允炆。”
“另一部分,举荐西叔。”
刘喜彻底懵了。
这是何意?
让自家人去举荐对手?
这位三殿下的心思,真是越来越难懂了。
他不敢揣测,只能将这复杂得令人头皮发麻的指令,死死记在心里。
“还有,”朱允熥补充道,“高丽之事,让他们继续上书请战。~s′l-x`s~w/.!c-o.m+”
“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就说李成桂狼子野心,不除必成大明心腹之患。”
“奴婢遵命。”刘喜额头渗出细汗。
他躬身退下,脚步匆匆。
得赶紧把这些话,一字不落地传到常府去。
福安在一旁看着,也是心惊肉跳。
殿下这几步棋,走得真是险峻,步步都踩在刀刃上。
让蓝玉请辞,是示弱,也是麻痹。
分散举荐,是搅浑水,让常升单独举荐殿下不那么扎眼。
而请战高丽,则是维持军方影响力的阳谋。
……高明。
接下来的几天,应天府的官场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
朱元璋那道允许百官自由上书举荐储君的旨意,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雪片般的奏疏涌向通政司。
开国公常升第一个上书。
言辞恳切,力荐三皇孙朱允熥。
称其“有勇有谋,兼太子之仁,文武兼备,堪承大统”。
紧接着,其他淮西勋贵们的奏疏也陆续递了上来。
果然如朱允熥所料,五花八门。
定远侯王弼、鹤庆侯张翼等人,竟然上书支持二皇孙朱允炆,说他“仁孝纯厚,深肖太子风范”。
而像永平侯谢成、安陆侯吴杰等几位,则出人意料地举荐了燕王朱棣,赞其“英武果决,靖边有功,堪为国之长城”。
这一下,朝堂彻底乱了。
连一些旁观的官员都糊涂了。
淮西勋贵这是内讧了?
还是各为其主,己经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常升、耿炳文等人,再次联名上书。`我.地*书·城+ *蕞*辛!蟑′劫+埂`辛-快~
痛陈高丽李成桂篡逆之罪,力请朝廷发兵征讨。
言语间杀气腾腾,大有“不破高丽誓不还”的架势。
军方的强硬态度,再次吸引了朝野大量的目光。
文臣们一看军方这个样子,肺都要气炸了!
好家伙!国本未定,你们这帮丘八不想着安稳社稷,天天就惦记着打仗!
还打高丽?
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打下来能种粮食还是能挖金子?
纯属吃饱了撑的!
御史言官们更是火力全开。
弹劾的奏章雪片似的飞向通政司。
什么“淮西勋贵,骄横跋扈,拥兵自重,意图干政”!
什么“边衅轻开,祸国殃民”!
什么“武夫当国,国之将亡”!
措辞一个比一个激烈,恨不得立刻把常升、耿炳文这帮主战派拖出去砍了。
有些老翰林引经据典,痛陈历代武将干政之祸,写得声泪俱下,仿佛大明明天就要亡在这些武夫手里。
痛斥完武将,文臣们也没忘了正事——拥立储君。
刘三吾、黄子澄、还有江南文坛的苏先生,几位领袖人物迅速行动起来。
黄子澄奔走于同乡,同年之间,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
“二皇孙殿下仁孝宽厚,乃先太子嫡子,最肖先太子,是正统中的正统!”
“拥立二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是太孙朱允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