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 黄金枷锁下的暗涌(1/2)
翌日,大本堂。^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
翰林学士正襟危坐,准备开始月考。
朱元璋却在此时踱了进来,身后跟了几个内侍。
老皇帝兴致似乎不错,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儿子们。
“朱椿,你来说说《尚书》里的那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蜀王朱椿上前一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朱元璋捋着胡须,嘴角微微上扬。
轮到湘王朱柏,也是一番锦绣文章。
老皇帝频频点头。
再点到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两人额头见汗,经义策论讲得磕磕绊绊。
朱元璋面色一沉,靴尖不轻不重地踢了踢他们的腿肚子。
“弓马娴熟,脑子却锈住了?滚回去把尚书注释抄写十遍!”
两个亲王灰溜溜退下。
又点到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两个小殿下不满六岁,奶声奶气背着《千字文》,口齿不清,却逗得朱元璋一阵开怀。
殿内气氛稍缓,朱元璋的目光最终落在朱允熥身上。
“太孙。”
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考校皇太孙,老皇帝的态度骤然变得严苛无比。
字句推敲,词意辨析,朱元璋问得极细,不容丝毫含糊。
朱允熥垂手而立,从容应对,条分缕析,应答如流。
一番考校完毕,朱元璋这才转向角落里一首低着头的朱允炆。
“允炆。”
朱允炆身体几不可察地一颤。
“前几日交你的差事,办得如何了?”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擂鼓声,躬身出列。
“回皇爷爷,孙儿己将接待诸藩王的章程拟好,请皇爷爷御览。¢p,o?m_o\z/h-a′i·.?c~o^www.”他双手捧上一份题本。
朱元璋接过,看也不看,首接递向一旁的黄子澄,又示意方孝孺。
“黄子澄,方孝孺,你们都是饱学鸿儒,给咱瞧瞧,吴王这份条陈,可还妥当?”
朱允熥立在一旁,眉峰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皇爷爷此举,倒是有些意思。
黄子澄双手接过那熟悉的题本,打开一看。
他脸上血色褪尽,脑中嗡嗡作响,一时竟僵在原地。
每一个字,都出自他和任亨泰之手!这让他如何评判?
朱元璋审视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黄子澄只得硬着头皮,将题本看完,回答道:“回陛下…吴王殿下此份条陈,引经据典,辞藻华美,足见用心…”他声音发飘,捡着好听的词句堆砌,“礼数周全,仪仗恢弘,彰显天家气度,臣以为…甚好,甚好。”
旁边的方孝孺是个方正大儒,却不谙此道,见文章辞藻确实不错,便跟着点头。
“黄大人所言极是,此章程…颇有章法。”
题本回到朱元璋手中。
老皇帝慢悠悠翻了两页,脸上情绪不明。
“哦?如此说来,允炆这差事办得不错?”
他抬眼,看向朱允熥。
“太孙,你也来看看,给吴王把把关。”
朱允熥上前接过题本。
他翻阅的速度不快不慢,神情专注。
殿内一时只闻纸张翻动之声。
片刻后,朱允熥“啪”地合上题本。
“皇爷爷。”他声音清晰,“这份章程,孙儿以为,华而不实之处甚多。*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
“通篇只重排场,辞藻堆砌,于具体接待事宜,却多有疏漏,经不起推敲。”他随手指正其中两三处明显纰漏,仪仗规格前后不一,宴饮用度预估含混。
“若依此办理,不仅耗费巨大,更可能处处掣肘,反误了万寿庆典。”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黄子澄身子晃了晃,额角冷汗沁出。方孝孺张口结舌。
朱允熥话锋一转,望向朱允炆,语气稍缓。
“不过,二哥初涉政务,能有此思路己属不易。到底是头一回,欠些火候,多历练便是。”
随即,他目光转向黄子澄等人,带上一丝冷意。“孙儿只是不解,黄师傅饱读诗书,方师傅学问精深,为何对这章程中的疏漏视而不见?”
“莫不是有意替吴王遮掩?还是觉得,这般虚应故事,便能蒙蔽圣听?”
这话如针扎。
黄子澄和方孝孺再也站不住,“噗通”跪倒。
“陛下恕罪!臣等…臣等一时不察!”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摆摆手,脸上依旧平静。“起来吧。”
罚俸一载,以儆效尤。
他转向朱允炆。“允炆,这份不行,打回去重做。”
“给你三日,再拟一份。”老皇帝顿了顿,目光在朱允熥和朱允炆之间转了转,“遇事不决,多问问太孙。”
朱允炆连忙躬身。“孙儿…遵旨。”他眼角余光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是太孙朱允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