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画卷里的家(2/3)
路边的两排银杏树在风的吹动下,片片黄叶如金子般在空中飞舞,舞累了,轻轻的俯在地上,金黄金黄的,铺满了这长长的乡间小路,秋日阳光下,一眼望去,这金子般的长廊,让俊超分外着迷。
还是家好,这如画卷般的家好!这漂亮的画卷让俊超仿佛忘却了母亲催婚的焦虑。
“总有一天,我要让这幅画卷更加漂亮,画卷里的人更加幸福,更加富裕。”他暗暗道,这么多年,村里不还是穷吗?穷的像他这么大年龄的小伙子,在农村连找个媳妇都很困难。
可这条通向富裕的路在哪里?多年来,他苦苦寻找,可却一首找不到,不过,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找到的。
沿着入村的小路往东走,两边都是等待秋收的庄稼,玉米排成行如列队迎接他般,黄豆枝上挂满了金黄的豆子,偶尔有等不及的豆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脱离外壳调皮的蹦到他面边,还有那豌豆,未熟透的绿绿的甜甜的等着他去采摘,他怎能拂了这盛情,踏进路边地里,摘了几颗,放进嘴里,真的是甜呀,旁边的花生也谄媚的冲他微笑,他丝毫不客气,又下地拔下一株花生,走着吃着,宛如多年前那下了学走在路上偷吃东西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的自己。
他的家乡,除了穷,其它的地方,他真的好迷恋。
因为穷,他逃离到外面,外面的世界虽然富裕,可那是别人的,不是他的,他的根在这里。
对着这广阔田野,他忍不住大声吼道:“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让你更加富裕、更加美丽的!”
正是秋收的季节,多年前的秋收,哪家不是满怀着收获的喜悦,迎接着秋的到来?
可现在放眼望去,田间地头忙着秋收的都是些老人,甚至是一些孩子,青壮劳力极是稀少。
想当年,家家分到责任田,地里的收成都是自己的,哪家哪户不是干劲十足,如今村里人家家都不缺那口饭了,可种那些责任田,也勉强是有饭吃,一年的庄稼收成甚至抵不上外出打工二三个月的收入,在家种地再也吸引不了年轻人,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找了门路外出打工。
可他,李根生,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这地是他的根,是他的命,对这块土地他充满了无限的热情,看着庄稼栽种、成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心里才踏实。
只是到了收秋季节,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在身边帮衬着,真的是辛苦。
满地的玉米,虽然都收割了,但装车、往家拉、卸车,也不是一天半天的功夫。
急不得,先抽袋烟吧。
坐在地头,根生大伯拿出随身带的旱烟袋。
“爸,我回来了。”空旷的田野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很是清脆。
李大伯抬头一看,是儿子,儿子从地对面走了过来。
这个孩子,从小有主见,18岁那年高中毕业后,非要去深圳打工,如今都出去6年了,呆惯了外面的世界,这土地,离他越来越远了。
24岁了,没领个儿媳妇回来,倒抱回来个孙子,据儿子说,儿媳妇是外省的,一起打工认识的,两人在一起没多久她就怀了孩子,本打算生完孩子,等孩子满月后,一起带回来补办酒席的,只可惜命薄,刚生了孩子就出车祸死了,撒手人寰,留下个可怜的孩子。
李大伯也就奇怪了,儿子抱着孙子回来,诉说这一切的时候,竟然看不出一丝丝的伤心,或许儿子的伤心压在心底,不想让他们老两口担心。
哎,一切都是命呀!
这块玉米地,有近二亩地,金灿灿的玉米躺在地上,等着装车回家。
“回来了?”李叔边抽烟边和儿子打着招呼。
“嗯,回来了!”
简单的几个字后,老人仍在抽烟。
俊超则迎着阳光,开始抱着玉米杆一趟一趟往车上装。
父亲年龄大了,十多亩地的农活干起来有些吃力,回来一趟,他尽量多帮他老人家干点活。
如今有了孙子,母亲照看孙子,又帮不了父亲干太多农活,俊超多次打电话给父亲说把地租出去一部分,不要太劳累。
可这些地是老人的命根子,守着它们,如同守着不经常在身边的儿子一般,他怎么舍得租出去?
再累再辛苦也不会租种别人种的。
好在老人身体还健壮,自己能赶到农忙的时候回来帮忙就多帮一点。
“孩子的户口我都问过了,必须有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明,否则不给入户口,你抽空去你怀山大伯那去问问,看能不能通融通融。”
儿子这趟回来,是老婆子打电话催他回来的,孙子都抱回来几个月了,总不能一首不上户口吧?
“爸,你不用操心,晚上我去怀山大伯那一趟,这次请的假比较长,我帮你收完秋庄稼再走。”
“哎,这端人饭碗,受人管,也不能经常请假不是?你们几个,我是指望不上,你这次回来,正赶上秋收,要是没赶上,不还是我这老头子一个人的活,你妈以前农忙的时候还能帮帮我,可现在,天天守着孙子,忘了我这老头子、忘了地里的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乡村妹到总裁,高官婆婆需仰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