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3章 媒妁之言(2/3)
“请秦王指教是何大事?”哈小维赶紧站起来说道。
李世民示意哈小维坐下,却不答哈小维的问题,只是接着说道“我的堂叔李神通从外地公干回来了,我暗地里联系到他,请他带我去见一个人,那个人答应见我了,到时哈少一起去”,说完这句话,李世民平静的看着哈小维。
哈小维不知道李世民说要见的这个人是谁,也不知道李世民讲的这个无头无尾的事是什么事,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答嘴,只是愣忡不定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才说道“整个长安城我也没什么亲信了,只有个尉迟敬德,这大老粗宁愿冒着违抗军令和杀头的风险也要留在长安陪我,忠心实在难得,只不过这个大老粗做不得细活,有些事和他说不明白。”
李世民说的无头无尾的,哈小维根本不知道大事是什么?要见的人是谁?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秦王要见的人是谁?”
“刘弘基”,李世民嘴里淡淡的说道,“守卫长安城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大唐的任国公刘弘基,咱们要见的人就是他...”
“见他干什么?”哈小维满脸的疑窦,心中疑惑的问道。
李世民却不再和哈小维说话,而是看着满天的星斗,凝视着左金吾卫大将军府的方向凝神不语。
************
是夜,北斗星辰。
刘弘基在长安城的左金吾卫大将军殿衙内,令下属驾一大舫,独自一人在殿衙后园的大池里对天独酌。
月朗星稀,本该是风花雪夜的恬静时光,刘弘基脑海里却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自太原起事,他便死心塌地跟着李家,为大唐王朝厉兵秣马征战西方,九死一生闯荡至今,眼看功成名就,进封为任国公,本该志得意满,缘何却怅然若失心事重重呢?
刘弘基看着腰间紧系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金印,不禁苦笑摇头,这颗金印,对大唐王朝可是至关紧要,整个长安城的禁军,除了陛下李渊亲自统率的东宫六率6000大内禁军,便只有东宫太子府李建成的3000羽林卫。
(这3000羽林卫从山东出征回来后便正式更名为大唐太子府虎贲)
除了太子的虎贲,另有齐王府李元吉的2000骑编制的左右长林兵,秦王府李世民的800王府宿卫,还有军权调归尚书省的原天策上将军府车骑、骠骑两部人马4000人,统共长安城还有元从禁军的30000城防禁军人马,全在他手中,他就是长安城的卫戍大将军,要不是大唐王朝对他的一万个信任,断不会交此重任予他,这等于是把大唐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他手上。
然而,权力(责任)愈大,干系愈大。刘弘基戎马半生,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万籁俱静的府衙池上独自喟叹,苦想心事。
刘弘基细声喃喃自语的讲着几个字“皇上、东宫太子、天策上将军秦王...皇上、东宫太子、天策上将军秦王,嘿嘿,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雄主,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天之骄子,偏偏却都生在了同一个帝王家,唉!自古帝王家最无情,这可怎生是好?”刘弘基摇了摇头,为自己心中的抉择苦恼着,眼前这朝局变幻莫测,秦王被剥夺实权说是放任洛阳就藩,却又卡在长安城里赋闲去不成洛阳就藩,似乎大势己去。
而太子李建成出征山东捷报频传,势力如日中天,看来接位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唐皇帝李渊执政稳固,君臣齐心,根基势必不可动摇。可这些都是表象,以他十几年的戎马生涯来看,大唐的局势断不会如此明朗,将来的形势必将波谲云诡,不可预料。
雄才大略的秦王哪里会束手就擒,他太了解这个秦王了,刘弘基跟着秦王打了半辈子的仗,绝对清楚只有战死的秦王,没有跪下的秦王,他必不肯甘心做他的安乐公王爷,而太子李建成那边势必也不会放任一个如此功高权重的秦王酣睡在卧榻之旁,必用手段除之而后快,秦王失势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己。大唐皇帝李渊年事渐高,难道就没有安排吗?也许陛下百年之日,就是内乱之时,我要选哪边呢?”刘弘基内心苦苦的沉思着。
这里边的三个人,除了太子李建成,刘弘基和大唐皇帝李渊,秦王李世民都有着极深的交集,从义宁元年(公元617年)随大唐皇帝李渊晋阳(太原)密谋起兵开始,刘弘基的命运便与他们紧密相连,当然,在这之前,他刘弘基还是一个追风少年,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不威风,要不是前朝隋炀帝的一道征讨辽东任命,刘弘基无论怎么猜想,也不会相信自己会投笔从戎步入军场。
可世事难料,为了躲避去辽东当炮灰的命运,他借故杀牛做了逃兵,尔后又上山落草,以盗马为生,数年间辗转到了太原,结识了秦王李世民,哦不!当时人家秦王还不叫秦王,只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小小富家官二代少年李世民。
这少年好有气魄,十西、五岁便敢独自从军,单枪匹马跑去雁门郡解救隋炀帝,这份胆魄在自认为胆大包天的刘弘基眼里看来那也是自愧不如,所以刘弘基被这个小小少年深深折服,甘愿做了他的小弟,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大唐,原来你是这样的李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