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7章完(3/3)
能跟着曹全安学厨,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董大力已经很满足了。
曹全安难得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有点太欺负这个胖徒弟了。
因此,当贺明珠问起他手下有没有合适的厨师时,他二话不说就把董大力推荐过去了。
贺明珠看中董大力的人品,加上他能力不差,简单考核后,便让他在新店担任厨师。
由于新店里不能都是新招的人,贺明珠找二哥撒娇,半强迫地从乌金年代挖走一批有经验的员工过去,其中包括纪平波。
贺明军拿贺明珠没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把自己好不容易调教好的人带走。
倒是徐和平碎碎念:“怎么就选了纪平波呢?我呢?我看起来难道不靠谱吗?”
贺明军考虑到这一年多的兄弟情谊,忍了又忍,到底没把实话说出来。
——就你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德行,谁放心让你带新人啊!不得把人都带沟里去了!
解决了人员问题后,贺明珠关于新店的构想中,最大的困难是售饭保温台的制作。
由于后世保温台的制作工艺已经很成熟,使用电加热的模式,成本低廉,非常方便。
但在八十年代,保温台还是个新鲜概念,对食物保温一般是在盒子上裹一层厚厚的棉被,要吃的时候先掀开被子,再揭开盒子,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流失热量,而且也看不清盒内的食物。
贺明珠找了五金门市的老师傅,花重金打造了一款台面中空、热水循环的不锈钢保温台。
虽然这款保温台有些笨重,热水升温要耗费一定时间,但也能基本达到食物加热的目的。
这家新煤矿人家在矿务局甫一开业,当天店里挤得人满为患,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由于离机关家属区近,来店里吃饭的不少人都是中层领导,都曾因公出差,见识过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的人还出过国,在八十年代算是见多识广之人。
但新店还是超越了他们的想象,与目前普遍流行的餐厅风格完全不同,明亮的光线,简约的装潢,设计合理的动线,以及玻璃餐台内一盘盘色泽诱人的菜肴,和前面摆放着的更加诱人的价格标签。
一荤一素一汤一饭,居然只要不到一块钱!
荤菜是实打实的肉,没拿骨头糊弄人,一碟肉托在手心,份量还有点压手;素菜是时令的小青菜,嫩生生水灵灵,在碟子里堆成了小山。
汤不限量,随喝随打,不浪费就行;饭倒是限量,毕竟现在粮食统购统销,买粮食要票,也不能放开了吃,不过馒头做得扎实,足有成年男人手掌大小,寻常人一个馒头下肚就饱了。
只花一块钱,就能吃个肚儿圆,实在是实惠又方便。
而且点餐后不需要等待,直接就能用托盘端走菜,找个空桌坐下来就能吃,一顿饭花不了半小时就吃完,这还是吃得慢的人。吃得快的人十分钟就吃完了,出门时还在打饱嗝儿。
不想错过《1983发家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