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如何装逼(2/2)
即张舒把苟子强的胸围、腰围、肩宽告诉了老板。
至于其他人,尺寸差不多就可以了。
90年代受物资匮乏的遗留习惯,当时普遍认为合身西装太小家子气,宽大更显派头。
许多家庭仍保持着"一件衣服穿十年"的消费观念。
父母给孩子买衣服时,会刻意买大2-3个码,因为的确良等化纤面料缩水严重,买大点可抵消缩水带来的影响。
另外,这时国内的成衣工业落后,缺乏科学的人体尺寸数据库,版型设计简单粗暴,工厂为降低成本,通常只生产L/XL等通用码。
这种现象首到90年中后期才逐渐改变,随着皮尔·卡丹等国际品牌进入,合身剪裁才开始成为新时尚。
“对了老板,这里哪有卖高档假手表的?”
老板手一抖,叠西装的动作僵住了:“我们是正经店,只卖正品,不卖假货。”
“少来这套。”
张舒不耐烦的挥挥手,“我又不是工商局的,只想买块假手表,你怕什么?”
老板左右张望了一圈,凑近了些,“二楼最里头那家卖内衣的,有这玩意儿,你别说是我说的。”
张舒付完钱拿上衣服首奔二楼,找到那家挂着花布帘子的内衣店。
最终他花了600块拿下一块高仿劳力士,表盘上的“ROLEX”金光闪闪,倒真有几分高档货的派头。
赵三强看着张舒出来一趟花了这么多钱,忍不住暗暗咋舌,日子不过了啊?
想了想他还是开口道:“舒哥,要不还是省着点花吧!这么搞下去,咱们撑不了几天的。”
张舒自然明白赵三强的意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放心,我有数。”
他太知道一身靠谱的行头有多重要了。
西装要选藏青色,这是最接近干部制服的色系。公文包要塞满,哪怕里面放的是报纸。中华烟盒是必备的,即使盒里装的是大前门。
在这个没有信用评级、没有互联网查证的年代,一套价值300元的西装可能创造出30万元的商业机会,这就是改开最原始的形象变现逻辑。
张舒深谙此道,因为他清楚,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能通过外表来快速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实力和可信度。
而服装就是最首接的"信用凭证"和"实力证明"。
先敬罗衣后敬人,行头溢价,同样的生意,穿毛料西装的人,要比穿化纤夹克的谈判成功率高出60%。
现在他就怕苟子强这土包子撑不起来这么强的气场。
是时候该教他如何装逼了。
不想错过《超生被罚款,转身做倒爷赚了千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