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4章 体温刻度(1/4)
槐远站在讲台上,指尖轻抚投影仪投下的老照片。*y_d¢d,x~s^w?./c_o?www.教室后排的实习生们交头接耳,目光都被那张泛黄的照片吸引——穿粗布衣裳的祖母怀抱婴儿,身后站着穿长衫的槐念安,两人身后是一排排木制产床,墙上挂着接生用的剪刀和铜铃。
"这是我曾祖母槐念安,民国时期我们这一带的接生婆。"槐远推了推眼镜,声音沉稳,"她一生接生超过三百个孩子,包括我的祖父和父亲。"
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投影仪轻微的嗡嗡声。安梅坐在第一排,注视着照片中槐念安温和的面容,恍惚间仿佛看到那个在血梅树下埋藏铜牌的身影。
"槐馆长的女儿,"槐远转向安梅,"能给我们讲讲你母亲的故事吗?"
安梅站起身,环顾四周。这些未来的助产士们眼中充满期待,就像当年围在母亲身边的乡亲们一样。
"我母亲林素华,是县医院的第一位妇产科医生。"安梅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常说,接生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带着温度的艺术。"
她打开随身携带的铁皮盒,取出那把祖传的接生剪。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剪刀上,反射出点点金光。
"这把剪刀陪伴了我母亲四十年,接生了近千名婴儿。"安梅轻轻抚摸剪刀的纹路,"她说,接生婆的手不应该冰冷,要有生命的温度。"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血梅树沙沙作响。安梅抬头,看见一朵血梅花正落在槐远的肩头。
下午的助产士培训课上,槐远正在示范传统接生手法。他手法娴熟地为模拟产妇调整姿势,同时解释每个动作的医学原理。
"传统接生讲究'三看、二摸、一静心'。"槐远的手指轻柔地按压模拟腹部的不同位置,"看胎位,看产妇表情,看出血量;摸宫缩强度,摸胎儿心率;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实习生们认真记录,不时点头。安梅站在一旁,注视着槐远讲解时手背上若隐若现的胎记,思绪回到那个雨夜。
"安主任,能请您分享一下现代医学与传统接生技术的结合经验吗?"一位实习生举手问道。
安梅微微一笑,走向讲台:"我认为最好的接生方式是尊重生命本身的节奏。我母亲常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和时间..."
她的目光落在槐远身上,两人相视一笑。自从那次共同接生后,他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语的理解。
傍晚,安梅整理着母亲的旧病历,发现一张泛黄的处方笺。那是母亲为一名高危产妇写的医嘱,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接生如耕作,需耐心等待种子自然破土。"
窗外,血梅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安梅忽然想起什么,拿起电话:"小满,博物馆那边有消息了吗?"
林小满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你猜怎么着?我们在修复民国时期的产房时,发现了一整套接生工具,其中就有和槐远那把几乎一模一样的接生剪!"
"真的?"安梅激动地站起身,"具体位置在哪里?"
"就在你家老宅的地基下。¢幻`想¢姬? ¨追\嶵¢鑫?璋?劫?考古队说,那个房间下面埋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这些工具。我明天带你去看。"
挂断电话,安梅望向窗外。血梅树在暮色中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什么。
第二天清晨,安梅和槐远一起来到老宅。林小满已经在那里等候,身后跟着几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根据施工图纸,这个房间在你曾祖母时期是接生室。"林小满指着墙角的位置,"我们发现了这个。"
她掀开防尘布,露出一个红漆木盒。安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套接生工具:三把不同型号的剪刀、几根消毒纱布、一卷丝线,还有一个铜制秤砣。
"这是'接生七宝'。"安梅轻声说,回忆起母亲讲述的往事,"我祖母那一代接生婆出门接生,都会带着这七件宝贝。"
槐远拿起一把剪刀,仔细端详:"和我的这把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材质不同。"
"材质很重要。"安梅解释道,"我母亲说,铁器容易生锈,但只要用心保养,也能成为传递温暖的工具。"
林小满在一旁插话:"最有趣的是这个。"她拿起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几粒血梅核,"看起来像是有人特意保存的。"
安梅接过木盒,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她想起移栽血梅树时发现的铜牌,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语,想起槐远背包带上蜿蜒的胎记...
"我们不该只停留在挖掘过去。"槐远突然说道,"这些工具和技艺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在今天继续发挥作用。"
安梅点头,目光落在那套接生工具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铁器上,反射出点点光芒,如同无数代接生婆传递的温度。
当晚,安梅在老宅整理发现的接生工具。槐远坐在一旁,翻阅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民国时期接生记录。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暗夜之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