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3章 当奶奶的搪瓷缸子连上量子区块链(2/3)
:
- “这瓶酱油曾在 2002年 7 月 15 日路过太平洋,陪伴一位海员度过生日……”
- “这包茶叶来自武夷山,采摘于 2001 年春天,经过 36 道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有次爷爷买烟,缸子突然弹出警告:
“检测到吸烟者为 80 岁老人,本次购买扣除双倍‘健康粮票’,并附赠清肺虚拟茶一包!”
“您瞧,”秦雪梅教授(现在是数字经济博物馆的虚拟馆长)在一场全息采访中说,“粮票链最伟大的不是技术,而是把中国人‘票证文化’里的智慧——量入为出、物尽其用,变成了全球共享的数字基因。”
“现在连外星人都知道,中国的粮票链就像奶奶的搪瓷缸子,看着普通,却能装下整个宇宙的烟火气。”
这天,晓芸突然接到紧急通知:
“粮票链全球节点检测到异常波动,所有虚拟粮票正在向中国北方一个坐标聚集!”
团队紧急定位,发现波动源头竟然是爷爷的老算盘。
原来,爷爷正在用算盘核对着孙子从月球寄来的账单。
- 算珠每拨动一次,就会产生一个微弱的量子脉冲,
- 恰好与粮票链的底层算法产生了共振。
“爸!您这算盘成精了!”晓芸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现在全球的虚拟粮票都在跟着您的算珠节奏跳舞呢!”
爷爷不信,故意把算盘往桌上一拍,结果:
- 全球股市瞬间出现小幅震荡,
- 某支“量子农业股”突然涨停,原因是系统误判“中国传统计算设备发出增产信号”。
陆明远团队(现在已经是跨星际组织了)立刻派来技术人员,给算盘加装了量子接口。
现在,爷爷拨算珠时,算盘珠子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黑色代表现实货币,
- 白色代表虚拟粮票,
- 金色代表星际通用币。
有次,他给王奶奶算结婚纪念日礼物预算,算珠金光一闪:
- 粮票链的时光胶囊库被激活,
- 调出了 1965 年他们第一次约会时的数字影像。
当时,爷爷用五市斤粮票换了两根冰棍。
现在,这两根冰棍的数字孪生体还在链上“冒着凉气”呢。
一位在非洲的华人老爷爷通过粮票链,找到了他失散三十年的妹妹。
- 系统根据两人上传的旧粮票,匹配到了 1953 年同一张粮站发票的数字存根。
- 当虚拟兄妹在全息投影里相拥时,他们手中的实体粮票突然发出共鸣,
- 粮票链自动生成了一份“时光认亲证书”,
- 证书上的每个像素都是由全球网友捐赠的“祝福粮票”组成的。
“你看,”奶奶摸着爷爷的算盘,“当年咱用粮票换爱情,现在孩子们用粮票链换亲情。这破算盘珠子,总算没白打三十年。”
爷爷嘿嘿一笑,突然拨动算珠,屏幕上的虚拟粮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形,中间写着:
“老婆子,下辈子咱还拿粮票换冰棍吃!”
2003年的中秋节,王奶奶家搞了个“跨时空团圆宴”。
晓芸通过粮票链的“时光接口”,把在火星出差的孙子、在月球种菜的曾孙女都“请”回了虚拟客厅。
- 奶奶做的实体月饼刚摆上桌,粮票链就自动生成了它们的虚拟孪生体,
- 月饼上的嫦娥图案还会随着月光移动。
“曾奶奶!快看我们在月球种的虚拟韭菜!”曾孙女的全息影像兴奋地展示着,“用粮票链的量子土壤技术,韭菜根上都挂着数字露珠呢!”
爷爷忍不住用筷子去夹虚拟韭菜,结果:
- 筷子穿过影像,
- 却把现实月饼上的芝麻粒碰掉了,
- 掉在桌上排成了粮票链的哈希值序列。
突然,客厅的全息窗户外浮现出一个巨大的数字月亮:
- 上面闪烁着全球各地用粮票链发送的中秋祝福。
- 美国的宇航员发来虚拟奶酪月饼,
- 非洲的小朋友发来会跳舞的数字鼓,
- 最绝的是欧洲团队,他们用粮票链的文化锚定技术,让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里的人物都换上了吃月饼的造型。
“妈,您知道吗?”晓芸指着月亮上的一处,“陆明远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粮票链的量子纠缠特性,居然能让思念产生可测量的物理波动!您每年给孙子寄的月饼,其实在寄出时就已经和他的胃产生了量子关联,所以他总能准时饿肚子。”
爷爷听得直咂舌,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昨天用算盘给月亮算了一卦,算出明年中秋咱能在火星吃火锅!”
话音刚落,粮票链系统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传统智慧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霓虹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