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0章 义士(1/2)
东方烨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儿,东方某人知道有些唐突,没顾及大小姐的想法,也没有该有的礼数……”
“我们两个什么时候有过礼数。~零+点\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孟筝道,整了整身上的氅子,又问他:“我头发乱么?”
东方烨粲然一笑。
这话说的,既然他们两个之间从来没什么礼数,又何必在乎头发乱不乱?
不过,他马上就明白,她怕的是头发乱了,在长辈面前失了礼数。
他抬起手,在离她头发很远的地方虚虚拂了一下,接触到了些微飘起来的发丝,道:“不乱。”
不管乱不乱,她都十分好看。
庙确实是个土地庙,但是庙堂上供着的土地爷,却不是当地的土地爷或者地藏菩萨。
而是一座不怎么磅礴的木像,前面一块长生牌,上书:悲天悯地镇西巡抚东方大人
旁边另有一座小些的像,牌子上写着“大显慈悲东方夫人”。
孟筝看那两座木造像,其实很粗糙,看不出什么样子来,她道:“这是……民间自发建的庙?”
东方烨道:“嗯。大小姐是从何而知,我父母的事?”
“我的兄长,对于兖国公的事,这些年来多有耳闻,所以全告诉我了。”
东方烨点点头,虽然只接触了一次,但他对孟简的印象不坏。他调查过的孟简生平,知道那是个正首的人。+b¢o+o_k′z¨u¢n¨._c+o?m~
这种性格,在朝堂上也许过刚易折,但在边关,却有适合的土壤。
他道:“当年梁王和我父……兖国公,困守谷关城,那是平西府的前线。还有两座城池,与谷关城呈成楔形,固守着我大虞朝的西北边境,分别是梁王副将和巡抚主薄在守,最后三座城池一同失守。”
孟筝默然,点了点头。
“城破之时,最后的一点守军,除了战死的,其余掩护妇孺逃脱。而家父和老梁王一起死守在城里,拖延住时间,让一部分百姓逃跑。”
东方烨语气淡淡:“后来百姓们说,这三座城虽然被掳夺了去,但却给了后方的城池喘息和防守之机,边疆由此保住。所以格外传唱这一事迹。”
“平西道的一些地方,还有‘梁王庙’呢。”他说着,又自嘲地笑了笑,“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孟筝想了想京城的那位小梁王殿下。
不知他有没有来看过梁王庙。
不过,看他连京城都不能踏出的样子,大概是不可能了。
而当年的忠义之王,知道自己的后嗣们落得现如今的境地,如同傀儡般被幽禁,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她往前拜了一拜,自言自语道:“忠义之士,为国殒身的时候,不会计较这些。”
东方烨听不清她嘀咕些什么,却觉得她毕恭毕敬的样子有些可爱。*s^h-a.n,s.h!a+n?y¢q¨.~c!o¨www.
他从旁边一个挂在壁上的匣子里,掏出了一把香火,道:“梁王的尸身最后被赎回,送往京城。但家父和家母的遗体……当时朝廷要送,但是那些年他巡抚平西,治下……还行,”
他谨慎地谦虚了一下,“所以百姓们愿为他们二人造墓,让他们留在平西。当时家姐在宫中得到消息,同意了。”
孟筝道:“世子当时多大?”
“六岁。”
“很多事情,都是令姐告诉你的?”
“嗯,家姐当年位列西妃。小的时候,我也曾在宫中跟皇子们一起学习六艺。后来家姐说这样不妥,太过居功。将我送了出来,住回兖国公府,替父母守家。”
“令姐真是慈和聪慧。”孟筝道。当年东方家长姐的这一举动,看似谦逊,实际是为了把弟弟从宫闱里救出来。
宫中三妃,贤淑德、确实是少了一位。原来是这位早逝的庄妃娘娘。
“像我,就比较愚钝。用很多年才想明白一些事情。”他低头看她的侧脸,“家姐的牌位,也在大怀恩寺。”
也?
孟筝顿一下,明白了,东方烨应该知道,芳瑜县君的牌位是放在大怀恩寺的。
手中的香己经点燃,东方烨分了几支给孟筝:“小子唐突,是因为……若你我成亲,不知道何时能告知父母。开年回京,也不知道会面对着怎么样的一番天下。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平西祭拜父母。”
一开始,他从没想过要带别人来。
但在驿站见到孟筝,突然就起了这样的念头。
在朝堂一步踏错,也许就如同天堑。他怕自己没有机会再来。
于是想让父母见见这个心似琉璃,又有大悲悯的姑娘。
孟筝举着香,闭着眼睛默念“见过义士”。
不管她与国公府有没有婚约,这一番拜见,也都该诚心诚意。
东方烨站在她身畔,同样的动作。行了礼,再一同把香插上。
两人敬完香出门。
走到庙外空地上,东方烨道:“多谢大小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逐鸢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