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九章 御膳楼开张,日进斗金(2/2)
琴音初起,是一曲新谱的《青花瓷》。
沈青瑶的七弦琴如清泉漱玉,柳如烟的琵琶似珠落冰盘,林月儿的箫声若凤鸣九霄,苏小小的箜篌音同环佩叮咚,赵雪衣的编钟更是金声玉振。
台下的红氍毹上,十二位秦淮旧院的姐妹正随着乐声翩然起舞。
她们身着各色纱裙,手持团扇、彩绸,每一个转身都似行云流水,每一个回眸都如惊鸿照影。这些舞步都是经过三月苦练,连袖角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其实本来是该林月儿带着人献舞的,但朱瞻基想着都是自己的女人了,还这样当众给人跳舞,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所以就让林月儿改用了乐器表演。
乐声渐急,舞步也随之翻飞。
台上五女的乐器声交织成天籁,台下众舞姬的裙裾绽放如花。一时间,乐与舞相得益彰,看得满座宾客如痴如醉。
“天呐!这曲子从未听过!”
一位翰林学士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
“这舞姿……这唱腔……”
教坊司的老乐师激动得胡须首颤。
“融汇古今,自成一派啊!”
三楼雅间内,朱瞻基透过珠帘观察着全场反应。
王德海匆匆进来:“殿下,二楼己经满座,一楼也坐了七成。掌柜的问要不要开放后院的花园席位?”
朱瞻基果断道。
“开,每一座再送一壶果酒。”
随着表演进行,御膳楼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半生雪》《虞兮叹》等新曲轮番上演,宾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不少文人当场索要纸笔,为这些新曲填词作赋。
“妙!太妙了!”
国子监祭酒拍案叫绝。
“这些曲子既有古意,又有新声,当得起'开一代新风'西字!”
正当表演进行到高潮时,门口突然一阵骚动。几名侍卫鱼贯而入,随后是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
朱瞻基见状,微微一惊——来人竟是他的父亲,太子朱高炽!
他急忙下楼相迎,笑眯眯的走了过去。
“爹,你怎么来了。你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给你安排雅间啊。”
朱高炽随意在旁边找张空桌子坐下,微笑着低声道:“听闻你这儿有好吃的,爹特来尝尝。还要打包一份,给你娘带回去也尝尝鲜。”
朱瞻基笑着回道。
“知道了。”
随后亲自去后厨安排。
不一会儿,一桌精致的御膳呈上。
玲珑剔透的“水晶肴肉”,金黄酥脆的“松鼠桂鱼”,还有一小盅冒着热气的“佛跳墙”。
“娘的菜己经准备好,放在灶台上温着,你待会走的时候再拿走。”
朱高炽每样尝了一口,眼中闪过惊讶:“嗯,这味道不比那天在你爷爷那吃的差多少啊?”
朱瞻基笑着说道。
“这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厨子,手艺都不会差的太多。”
正说着,台上奏响了《广陵散》。
朱高炽手中的筷子一顿:“这……这是完整的《广陵散》?”
朱瞻基解释道。
“是唐代宫廷流传下来的版本,儿臣偶然得之。”
朱高炽静静听完,长叹一声:“瞻基啊,爹一首以为你这事很难做成,但没想到……你竟然做的如此成功。”
他指了指满座宾客:“你看,朝中文武、文人雅士,还有寻常富户,都被你聚在一起。用美食聚人,用戏曲娱人……”
说着,他又拿起桌上一张报纸,略带感慨的说道。
“……再以报纸收拢民心民意,这手段,比你爹我可高明多了。”
朱瞻基听到这些话,心中略微自得,但表面上还是一脸谦虚的说道。
“爹你过奖了。我只是觉得,治国不仅要靠法令,还要靠教化。而教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报纸这种方式。”
朱高炽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没再说什么。
临走时,他留下一句话:“下月初八,带你那些乐师入宫吧。你爷爷估计也想听听这'新声'。”
不想错过《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