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55章 红色的广袤大地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红色的广袤大地(3/3)

目录
好书推荐:

试图向东扩张,恢复历史上的“大波兰”。1920年春,波军一度占领了乌克兰首都基辅。被激怒的红军发动反攻,由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指挥,一路向西猛冲,兵锋直指华沙!眼看革命就要“输出”到中欧了!结果,在华沙城下,波兰军队在法国军事顾问(包括后来的戴高乐)的帮助下,上演了“维斯瓦河奇迹”,奇迹般地击溃了红军主力。最终,双方于1921年签订《里加和约》,划定了对苏俄(特别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相当不利的边界,史称“苏波战争”。这次失败,也让列宁等人意识到“世界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崩溃和民不聊生,也引发了国内的不满。农民暴动(如坦波夫省的“安东诺夫叛乱”)此起彼伏。最让布尔什维克震惊的是1921年3月的喀琅施塔得水兵兵变! 这些曾经是“十月革命最坚定战士”的水兵们,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要求政治自由和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列宁和托洛茨基将此视为对政权的直接挑战,派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红军,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喀琅施塔得的炮声,也宣告了苏维埃政权内部任何形式的“民主反对派”的终结,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地位彻底巩固。

到1922年末,除了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少数西部领土最终独立外,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成功地重新控制了前沙俄帝国的大部分疆域。红旗,插遍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广袤土地。

内战,以苏维埃政权的胜利而告终。 他们击败了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敌人,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

据估计,整个俄国内战期间(包括战争、饥荒、疾病和双方的“红色恐怖”与“白色恐怖”),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具体数字难以精确统计,但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内战之一。整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基础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长期的战争和破坏,加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生产力的摧残,使得俄国的经济濒临彻底崩溃。工业产值跌落到战前水平的零头,农业生产锐减,铁路运输瘫痪,城市饥荒蔓延(特别是1921-1922年的大饥荒,饿殍遍野)。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连列宁这样坚定的革命者也意识到,必须改弦更张了。为了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也为了缓和与农民(特别是经历了强制征粮后普遍不满的农民)的紧张关系,巩固政权,列宁在1921年果断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大工业、银行、外贸等)的前提下,有限度地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允许农民在缴纳固定的粮食税后,自由支配余粮拿到市场上去卖;允许私人(包括外国资本)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恢复国内自由贸易……这在当时被很多人(包括一些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认为是向资本主义“退却”,但列宁坚持认为,这是在走向社会主义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迂回”阶段,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之举。

历史证明,新经济政策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城乡矛盾,使得苏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

内战的硝烟渐渐散去,新经济政策开始让国家慢慢恢复元气。布尔什维克党,这个曾经的地下革命组织,如今已经牢牢地掌控了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权,并且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酷考验。

现在,摆在列宁和他的同志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将那些在革命和内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名义上独立的各个苏维埃共和国(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等),以一种新的、更紧密的形式联合起来,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博弈(其中也涉及到斯大林等人关于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不同意见),在1922年底,各主要苏维埃共和国的代表们达成共识,决定自愿联合,组成一个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一个新的国家名称,一个将在未来几十年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即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它的诞生,将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挑战?它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刚刚经历了战争和革命、同样渴望“复兴”的德国,又将谱写出怎样一段爱恨交织、最终兵戎相见的复杂历史呢?我们下一回再细说。

不想错过《二战那些事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