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3章 遥远的桥(2/5)
,都集中在一点上,像一把锥子一样,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冒险的突击(也就是所谓的“单一猛击”战略)?
这个后来在军事史上,被反复研究和争论的战略分歧,其根源,并非是什么高深的军事理论之争。说白了,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是穷得叮当响的后勤现实,所逼出来的、无奈的选择。
在盟军的最高指挥部里,两位性格如同水火一般、截然不同的巨人,主导了这场伟大的战略辩论。
而他的地面部队总司令,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丽利,则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北非阿拉曼战役的英雄,蒙哥马利以其一丝不苟、谨慎细致到近乎刻板的指挥风格,和他那毫不掩饰的、写在脸上的傲慢而闻名于世。他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天才,而其他的美国将军,都是一群头脑简单的“牛仔”。
他极力主张,发动一场由他亲自指挥的、集结所有后勤资源的“单一猛击”。他要像一把利剑,从北翼直插而入,越过莱茵河,直捣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继而一举攻克柏林。
8月22日,蒙哥马利在其指挥部,与艾森豪威尔共进午餐。席间,他几乎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他警告艾森豪威尔,如果再这么慢吞吞地“宽大正面”下去,错失了眼前这个德军崩溃的良机,那么战争,将毫无疑问地拖延到1945年。
他要求艾森豪威尔,将至少12个精锐的美国师,划归到自己的指挥之下。并且,为了保证他的后勤供应,必须立刻暂停南线那个他最看不顺眼的、咋咋呼呼的“牛仔”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的一切攻势,把所有的汽油,都给他送过来。
这番话,无疑是对艾森豪威尔最高权威的一次直接的、赤裸裸的挑战。
蒙哥马利的计划,大胆、激进,而且极其诱人。它承诺,能在一场辉煌的战役之后,在圣诞节前就结束战争。这对背负着巨大政治压力的艾森豪威尔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然而,蒙哥马利那种咄咄逼人的、近乎于勒索的态度,也深深地激怒了艾森豪威尔。当蒙哥马利在地图上,手舞足蹈地,将他的计划描绘成一场直捣柏林的、长达500英里的狂飙突进时,艾森豪威尔终于忍不住了,他不客气地打断了他:
“蒙蒂,你在耍宝!你根本办不到!”
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在艾森豪威尔接下来一句严厉的斥责中,达到了顶峰:
“稳住,蒙蒂!你不能那样跟我说话,我是你的上司!”
最终,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并非一个纯粹的军事决策,而是一个充满了政治智慧的、复杂的妥协,和一次高明的内部管理手段。
蒙哥马利,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是整个大英帝国的骄傲。在政治上,彻底否决他的计划,会严重损害本已脆弱的英美同盟关系。因此,批准一个规模缩小了的、目标也更有限的“蒙氏计划”,既能安抚这位桀骜不驯的下属,让他保持积极性,又能为打破前线的僵局,提供一种可能性。
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赌博,但也是艾森豪威尔作为一名联盟统帅,为了维系联盟团结、管理复杂的指挥关系,所必须采取的必要之举。
于是,一个代号为“市场花园”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行动,就此诞生了。
艾森豪威尔,同意了蒙哥马利的方案。但目标,从遥远的柏林,缩减为了在荷兰境内的莱茵河下游,夺取一个关键的桥头堡。他向蒙哥马利承诺,会给予他“有限的补给优先权”,为其每天额外提供1000吨的宝贵物资。
一场旨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史无前例的豪赌,就此拉开了序幕。
1944年9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星期日。
清晨,在英格兰南部的各个机场,引擎的轰鸣声,震彻云霄。`咸′鱼·看.书¨ *免.费?阅,读!一支史无前例的、庞大的空中舰队,拔地而起。超过2000架c-47运输机和“霍莎”滑翔机,如同遮天蔽日的蝗虫群,载着来自美国第101、第82空降师,和英国第1空降师的、超过名伞兵和滑翔机步兵,浩浩荡荡地,飞向了荷兰。
盟军空军,对沿途所有已知的德军高射炮阵地,进行了地毯式的猛烈轰炸。这使得这支庞大的机群,在飞往目标区域的途中,损失极其轻微。
与诺曼底登陆时,那场混乱的、在黑夜中进行的空降相比,这一次的着陆,堪称完美。在朗朗的白日之下,绝大多数的部队,都在预定的着陆区1000米范围之内,成功着陆。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在荷兰的田野上空,如同鲜花般绽放。整个场面,蔚为壮观。士兵们的信心,也空前高涨。
然而,一场极具戏剧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战那些事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