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8章 雅尔塔的秘密交易(3/5)
的抵制。他当即表示,这些条款超越了总统的授权,他必须立刻请示总统。他坚称,大连和旅顺,必须是自由港,铁路必须由中苏联合委员会共同运营,而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征得蒋介石的最终同意。
莫洛托夫虽然同意做出一些修改,但在旅顺港的问题上,寸步不让。
这一回合的交锋,凸显了高层政治共识与具体外交执行之间的巨大差异。它也证明了,像哈里曼这样一位警觉且注重细节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防止苏联过度索取的“防火墙”,所起的关键作用。
哈里曼制造的僵局,迫使斯大林亲自出面,为这场谈判画上最后的句号。这一幕,是整场博弈的高潮,斯大林通过一次精湛的、充满了个人魅力的外交表演,最终锁定了协议的条款。
斯大林直接找到了哈里曼。他表示,他“完全愿意,让大连成为一个在国际监督下的自由港,但旅顺的情况不同。它将是一个俄国的海军基地,因此,俄国需要租借它。”
哈里曼立刻建议,斯大林将此想法,直接告知罗斯福。于是,两位首脑再次会面。结果是:“总统同意了斯大林元帅修改后的提议。”
这是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让步。罗斯福接受了将一个国际化的商业港口(大连),与一个苏联独享的、戒备森严的海军基地(旅顺),区别对待的方案。斯大林通过将两个港口的问题,巧妙地拆分,制造出一种“相互妥协”的表象,让罗斯福感觉自己赢得了一个要点(大连的国际化),而斯大林自己,则毫发无损地,实现了其核心的战略目标:在远东,获得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常年不冻的军事基地。
随后,罗斯福询问斯大林,是否应由他来将此事告知中国方面。斯大林的回答,堪称神来之笔。他答道,既然他自己是“利益相关方”,他更希望,由总统先生来做这件“困难”的事。
这一下,便将向中国传达这一噩耗的、那个极其尴尬和困难的责任,稳稳地、无可推卸地,压在了美国人的肩上。
最终的秘密协议文本,于1945年2月11日,被正式拟定并签署。其核心条款,白纸黑字,清晰地写道: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维持。
俄国于1904年因日本背信弃义的攻击而受损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即:
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归还苏联;
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利益应予保障,并恢复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由一个中苏合组的公司共同经营,苏联的优越利益应予保障,而中国保有在满洲的完全主权。
千岛群岛,应交予苏联。
协议最后,用一句不容置疑的话,作为结尾:“三强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将在日本被击败后,毫无疑问地予以实现。”
至此,这场围绕远东未来命运的秘密交易,在三巨头的签字下,尘埃落定。
这里提一嘴朝鲜问题:
在开罗问题上,朝鲜,这个被日本吞并了三十多年的苦难国家,它的前途,是开罗会议讨论的另一个重点。
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立场,高度一致——都主张在战后,必须恢复朝鲜的独立。中国作为同样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同情和坚定的支持。他在会上明确表示:“朝鲜人民,长期遭受日本的奴役,理应在日本投降后,尽早重获自由与独立。”
罗斯福也完全赞同朝鲜独立的大方向。但是,这位务实的政治家,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考量。他认为,朝鲜在日本长达近40年的殖民统治下,缺乏现代国家的管理经验和自治能力。如果在日本投降后,立刻让其完全独立,很可能会陷入混乱。因此,他倾向于设立一个“国际托管”的过渡期,来帮助和扶持朝鲜,逐步走向真正的独立。据事后解密的档案显示,罗斯福甚至设想过一个长达30年的托管期。
这个“托管”的想法,背后是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一种理想主义设计。但他知道,直接提出,可能会引起争议。而此时,丘吉尔,这位大英帝国的“看门人”,又来扮演他那不甚光彩的角色了。
丘吉尔担心,在亚洲,任何关于“独立”的无条件承诺,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缅甸等地的殖民统治。因此,他力主,在宣言中,必须加入一个具有缓冲作用的词语。
最终,在三方妥协之下,公开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关于朝鲜独立的条款,变成了一段措辞极为巧妙、也颇具争议的文字:“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决定在适当的时候,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适当的时候”——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短语,实际上是美英在“立即独立”和“长期托管”之间,达成的一个政治妥协。
尽管语义含糊,但这毕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承诺了朝鲜的独立。消息传出,对于在上海、重庆等地流亡的韩国临时政府和所有朝鲜人民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宣言发表的第二天,流亡中的韩国临时政府,就立刻发表声明,对盟国的保证,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战那些事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