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196章 林波入选与旧寨新颜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6章 林波入选与旧寨新颜(2/2)

目录
好书推荐:

是20户流民用七天时间搭建的生存核心。

大灶位于寨城中心的原清军练兵场废墟,用拆解的石磨、断砖垒成圆形基座,直径约3米,高约1.2米。炉膛内铺着寨子提供耐火砖,灶口架着两口大铁锅,一口煮粥,一口炒菜,锅沿用铁丝固定防溢出。灶边堆着半人高的柴火,系从寨城外的山边砍伐,由20户中的青壮年用板车拉回。

此时大灶正“轰轰”作响,20户中的妇女轮流掌勺:50岁的陈婶负责熬粥,米是从清军粮仓遗址挖出的陈米,混着少量碎米;30岁的阿芳翻炒着咸菜,用盐渍的芥菜,提前泡水去苦;20户中最小的孩子12岁的小豆子蹲在灶边用蒲扇扇风,这是寨子提供的“现代工具”之一。灶边排着两队长队:一队是20户的成年男性,原来都是搬运工和木匠,另一队是新增家庭的男女老少。每个人手里端着粗瓷碗,这是寨子提供的基础物资,碗里盛着粥,就着咸菜,吃得满头大汗。

新增家庭穿过大灶区,来到寨城西侧的卫生角——这里曾是清军的粪坑,如今被改造成简易厕所与垃圾站。

厕所用竹篱笆围成,长10米,宽3米,内部分为男厕(尿坑)与女厕(蹲坑),地面铺着碎陶片防湿滑。厕所旁挖了两个深坑作化粪池,用木板盖着防异味。厕所门口挂了块木牌,用毛笔写着“便后冲水”,旁边画了个水瓢,旁边放着两个木桶装着从河边打来的水。

垃圾站位于厕所旁,用砖块垒成“凹”形,里面铺着稻草防渗漏。20户流民制定了“垃圾公约”:厨余垃圾如菜叶、果皮倒入左坑堆肥,破布、碎碗倒入右坑定期焚烧,可回收的金属、木材堆在角落由木匠挑出再用。

夕阳西下时,新增家庭的目光扫过整个城寨——曾经荒凉的废墟,此刻已有了家的模样:

女性们坐在宿舍门口的竹凳上,用寨子提供的洋线(棉线)缝补衣物,孩子们追着一只花斑猫跑,猫是从寨城角落捡来的。男性们围在大灶边,用葫芦做的酒壶喝着用废墟中挖出来已无法下口的陈米酿的米酒,讨论明天去城外山边砍柴的计划。

寨城的原清军岗楼改造的议事棚里,20户的户主与新增家庭的代表围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地图:

木匠阿强:“东边那片荒地,明天咱们种点番薯,阿强说他有种子。”

渔民阿海:“西边的河沟,我带几个后生去清淤,能养点鱼。”

妇女主任阿珍:“厕所的化粪池,得定期清理,不然要臭了。”

当新增家庭陆续睡下,20户中的技术骨干--木匠、泥瓦匠还在忙碌,他们在修复寨城的“水源井”。原清军的饮水井,被淤泥堵塞。寨子提供的“神秘物资”此时派上用场:

两把比本地铁镐更锋利的铁镐用来挖开井壁的淤泥;

几卷防水油毡布用来包裹井沿,防止雨水渗入;

一个小型的“手动水泵”用来测试井水是否清澈。

对于新增的100户流民来说,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周内清理出的宿舍、大灶与厕所,更是一个“有规则、有协作、有希望”的微型社会。20户流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如铁锹、竹筐、木桶,和寨子提供的铁丝、油毡、手压泵,在九龙寨城的废墟上,种下了“自给自足”的种子。

当夜幕降临时,寨城内飘起炊烟,传来孩子的笑声,偶尔有野狗从废墟边跑过——但这片土地,已不再是清军遗弃的空壳,而是120户流民用汗水与智慧,在1900年的香港,为自己搭建的第一个家。

不想错过《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