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监国第一日(1/2)
翌日,卯时。!第.一¢看~书_网\ .首¢发′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长安的薄雾时,太极殿再次迎来了它新的一天。
但今天,所有的一切,都与往日截然不同。
龙椅,是空着的。
李世民的身影,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在龙椅之下,丹陛之侧,临时增设的一方稍矮的座位。
太子李承乾,穿着一身崭新的、象征储君身份的赤色朝服,头戴九梁冠,面容沉静,端坐其上。
他换下了昨日的狼狈,今日的他,渊渟岳峙,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虽然腿脚依旧微有不便,但在那煌煌君威的映衬下,几乎无人敢于注意这个细节。
文武百官,列于殿下。
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这是贞观以来,太子第一次,名正言顺地,代天子监国理政。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像一群等待开席的看客,想要看看这位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天逆转的太子殿下,究竟会如何烧响他监国的第一把火。
是会小心翼翼,萧规曹随?还是会迫不及待,展露锋芒?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随着中书舍人一声悠长的唱喏,监国第一日的朝会,正式开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承乾并没有立刻发表什么施政演说,也没有对昨日之事,进行任何清算或安抚。
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
“孤今日监国,暂代父皇处理政务。诸位爱卿,有何要事,可依序上奏。”
他的姿态,放得极正,像一个真正的、成熟的执政者。
百官们面面相觑。
一些准备看好戏的人,不免有些失望。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则暗暗点头。
太子此举,不急不躁,沉稳有度,颇有章法。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
户部上奏了秋收后的税粮入库情况,兵部汇报了边境的日常军情,工部呈上了几处宫殿的修缮计划……
这些,都是寻常政务。
李承乾认真地听着,偶尔发问,他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让那些原本以为可以轻松糊弄过去的老油条官员们,额头不禁冒出了一层细汗。
对于那些无甚争议的奏请,他皆以“准”字批复,不多言一句。
对于那些需要商榷的,他则会说:“此事暂议,交由三省详查,明日再报。”
整个过程,条理清晰,效率极高,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一个时辰过去了。
所有常规的奏报,都已处理完毕。
就在中书舍人准备宣布退朝时,李承乾却忽然开口了。
“且慢。”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准备转身的官员,都停住了脚步。
来了吗!
所有人的心中,都同时冒出这三个字。
正戏,现在才开始!
李承乾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百官,最终,落在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身上。
“房相。”
“臣在。”房玄龄出列。
“孤,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房相。”李承乾问道,“孤近日翻阅卷宗,发现自开春以来,我关中地区,雨水稀少,土地干裂。而京兆府上报的粮价,更是节节攀升。不知朝廷对此,可有应对之策?”
这个问题,问得极为突然,也极为刁钻。
天灾之事,非人力所能抗拒。
自古以来,朝廷的应对,无非就是“开仓放粮,减免赋税”这老一套。这并非是臣子们懈怠,而是生产力水平所限,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房玄龄躬身答道:“回禀殿下,此事,政事堂已有议论。”
“待旱情进一步确认,便会奏请陛下,开官仓,赈济灾民。”
“开仓放粮,固然是仁政。?j\i~n¢j^i?a`n,g`b~o`o/k,.\c!o+m¢但,”李承乾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锐利,“这只是‘救’,而非‘防’!是亡羊补牢,而非未雨绸缪!等到灾情遍野,流民四起,再开仓放粮,我大唐的府库,要耗费多少钱粮?又有多少百姓,会死在领到救济粮的前一夜?”
他站起身,瘸着腿,缓缓走到丹陛之沿,居高临下地看着满朝文武。
“诸位,都是我大唐的肱股之臣。孤想问问,除了开仓放粮,我们,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
百官们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看着殿下众人的反应,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要先用一个所有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来建立自己的“权威”。
然后,再抛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造成“石破天惊”的震撼!
李承乾转头,对侍立在侧的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