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4章 万古尘(3/4)
好书推荐:
甚广,彼时国境安宁,朝廷也不是出不起兴建漠北三关的银两,萧康胜又立下了封狼居胥之功,一时间朝野上下亦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奏谏先帝切不能寒了英雄之心。
当时先帝还未入道门,听得进劝,又见萧康胜在奏疏里这样写——漠北三关依山而建,天险人防不逊于万里长城,一旦建成,此不世之功,可比肩秦皇汉武。于是也动了泰山封禅,名垂千古之心,亲自下诏安抚,此事便不了了之。但这一场闹剧,终究还是叫人瞧出了君臣之间的嫌隙,直至永贞二十年,萧康胜与鞑挞蛮女有个私生子的事,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道裂缝就成了再难弥补的天裂。”“私生子……”沈玥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震动,“是仲父吗?”“除了他还能有谁?”“原本漠北山高皇帝远,萧康胜也压根儿没有认过这个养在外头的种,莫说是藏个孩子,就是藏他十个八个的蛮女都漏不了风,朝廷的手还伸不到那么远,可萧三那个蛮女的娘在鞑子里也算能排得上名号,她的族人在鬼赤的屠刀下泄露了萧三的存在。鬼赤亲自带人混进沧云关,趁着那一年花朝节满街的热闹盛景,放了一把火,杀了那个女人,想要将萧三带到草原上去,将他养成杀人刀,来日阵前对上,好与萧康胜父子相残。”沈玥猛地站起身,踉跄地扶着桌子,心下一阵寒凉,如锥刺针扎。“那他……仲父他,他是如何逃过这一劫的?”“无他,阎罗不收人,命不该绝罢了。”“那个蛮女将萧三藏进了酱缸里,至死也没有吐露他的下落,寒冬迎春的时节,酱缸上冻了一层冰,卫国公拎他出来的时候,人冻得青紫,已经没了气,可偏他孩子时候就命硬的很,军医两针扎下去,一口寒气吐出来,活了。只是鞑挞入城抢人,闹得满城风雨,萧三的身份再也瞒不住,萧康胜也只能将他认回来,搁在自己手底下养着。也就是从他进了萧家的门开始,先帝就再也不信萧康胜与鞑挞之间没有勾连叛国。”杜明棠擡起头,看着祠堂外纷飞的飘雪,忽有一瞬恍惚。这个理由言官御史攻讦漠北之时用过不知多少次,后来在他的授意下弹劾萧亦然的首罪也是如此。就算他与其生母一道,悄无声息地死在了那一年的花朝节,难道漠北与朝廷,军权与政令之间,就当真能毫无隔阂,相辅而行吗?——绝无可能。红颜与出身,向来都是背负祸国之罪的绝佳借口。史书铁笔,悠悠众口,万罪加身而欲辩无方。“萧康胜这一生戎马倥偬不是白给的,站到了他那个高度上,拥兵自重称王称帝也未尝不可,先帝的信任与否,说到底其实并不重要。他既不能因为一个蛮女的种废黜萧康胜手里的兵权,便剑走偏锋,学宋太祖皇帝的杯酒释兵权,以加封卫国公为由,下旨将其召回中州。开疆拓土,位列三公,这一场封公大典本该是其一生的荣耀,可先帝却在封公大典之上,明褒暗斥,大礼当日便以北境安宁之说,削减了漠北的军费,甚至还动了要萧三入中州为质的念头。说是为质子,可萧三那样的出身,先帝的意思不过是让他把这个蛮女的孩子送过来,借自己的手,替他将人料理了,抹平君臣之间的这道隔阂。萧康胜才新封的卫国公,一腔热血就这样凉了大半,当庭抗旨,坚决不肯交出幼子入京,君臣不欢而散。漠北就这样成了先帝心头的一根刺,吐不出也咽不下,他每每醉酒便要诘问,当年萧康胜究竟是不能追击鞑挞,还是唯恐兔死狗烹、功高盖主而蓄意后撤,养敌自重。这话说的多了,萧康胜纵使远在漠北也听到了不少,后来先帝因年岁渐长,畏惧生死尚道,为兴建道观殿宇多次挪用兵部军需,拖欠军饷,萧康胜宁肯变卖家产,也不曾上过一封催钱要饷的折子,显然对先帝和朝廷已经失望透顶。”杜明棠沉默少倾,颤巍巍地吐露出带着血的真相。“所以,当我代表东宫向他示好,请他支持太子,必要之时发兵援助中州,萧康胜也自然未有半分回应。”沈玥背对着他,站在风雪间,喉咙有些发哽。后面的话,还消说吗?——是党同伐异,孤臣泪尽,自相残杀,是万里无人收白骨,是此刻陈列在大雍门前的十万男儿姓,是与之一同消亡的大雍最后的荣光。当历史的进程走到了拐点,这片大地上施行了千百年的农耕之道,因商贾经贸盛行而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四大家强力崛起,资本的原始积累,带着滔天罪孽蛮横血腥地无度扩张,与旧时朝政时制龃龉不合……先东宫太子曾多次上疏奏承力请改革清田,疏远世家,勤理政事而为先帝所不喜,虽仍留有东宫尊位,但君心已失,渐落下风,引得四大家与众皇子联手围攻,岌岌可危。彼时杜明棠已入内阁为辅政大臣,为免先帝忌惮,只能在暗中帮扶太子,迎娶黎氏,拉拢世家。中州受漠北、河北、琅琊三大州府拱卫,得到这三个州府的支持,纵使其余皇子敢有妄动,也是鞭长莫及。奈何事与愿违,琅琊不会因为黎氏一个女子而扶持政治方向明朗的太子,河北谢嘉澍精明透顶难以拿捏,对当时的东宫而言,萧康胜的支持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摄政王深得朕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